25 2014-12
崔永元:公益圈儿里的“无畏哥”

【导语】崔永元本是话题哥,话题不多,可没有一个不震撼的,也许话题多了,也就能无所畏惧了,如今的小崔已经不怕人泼脏水,谁要骂过来,他敢对骂,还敢比对方更狠——你懂的:小崔的嘴,很直很霸道。从此,小崔在主持界“不好惹”、在公益圈儿成了“无畏哥”。

他是中国传媒大学教师,北京永源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崔永元。从央视《实话实说》制造者开始,他就不断成为社会热点关键词的主人公,是什么让他不断被质疑,又是什么原因让他勇敢无畏的坚持到今天。作为在学堂上观摩《实话实说》、数年后被《口述历史》深切震撼的80s,小编深感携众多热点的那个央视小崔已练成不打折的公益无畏哥,果断、勇敢、坚持、无所畏惧。

从崔永元因抑郁停止工作到回归央视舞台,从出走央视到炮轰系列,从建立北京永源公益基金会到追查转基金真相,从公益金账目被质疑到登上《中国慈善家》2014中国慈善名人榜榜首,同时获得“2014中国慈善名人奖·年度人物奖”。崔永元从央视舞台转战公益战场,离开央视让他少了很多限制,小崔的一张嘴也更加凌厉,真我本色更显清晰。崔永元在领奖时表示,对于名人慈善如何正确应对质疑,首先要做到问心无愧,合规合法,对于故意泼脏水的行为,则要强硬反击。

“无畏哥”炼成记:我本执着

口述历史、追查转基因、基金会账目遭质疑,公益路上小崔的脚步并没有那么顺利。

口述历史最早产生于2002年,抑郁症恢复后小崔没有回到他的地盘《实话实说》,而是开始筹划做些其它的事。“我的心理医生说你喜欢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他想到了电影,还有历史。随后在央视播了五年半的《电影传奇》,是从小痴迷电影的崔永元转向口述历史采集者的开始,“为了做节目同时要采访老艺术家,很快,两三个月后我们就觉得原来的采访方式不行了。采访我们当时很功利,这个导演拍过哪几部电影,演员演过什么,够节目用就行了。但是他们坐在摄像机前实际上滔滔不绝,讲很多与电影相关或者无关、完全是自己人生经历的事情,特别打动我们,我们忽然觉得其实它是历史,而且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电影的历史,它是人的历史,一个社会的历史。”采访的时间越来越长,为做节目15分钟就可完成的任务,崔永元却让老人们撒开了讲,讲他所经历的时代,历史事件,以及风暴,他的团队开始学习口述历史搜集的方法、分类、考证方式,整个团队融入了历史采集的领域。这是一个很大的领域。后来走访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现他们存留的中国历史资料、影像比国内掌握的还要全面详尽,于是感慨,“我们的GDP赶超了别人,但对历史的敬重、敬仰、尊重、珍爱,却比不过别人,为什么大家不觉着这件事丢人呢?”口述历史迄今已收集并持续收集包括战争、电影、音乐、外交、留学、知青等六个以上门类的口述历史影像记录;采访足迹遍布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朝鲜、美国等地,逐渐形成了中国大陆内容最为丰富的口述历史资源库,并在国际上产生显著影响力。透过口述历史,不难看到崔永元的坚持。

转基因事件掀起风波数年,骂战数年,到得最后,崔永元说,“如果最后证明我错了,那我愿意让更多糊涂的人,包括我自己赶紧猛醒过来,别再犯傻了。如果证明没有问题,那我也要让更多糊涂的人,别再迷惑在里面了。”崔永元去美国就是去拿资料的,但他看不懂,他的任务就是负责把它带回来。欢迎国内的科学家来取阅。“我做记者该做的事。现在两个谎言被戳穿了,一个是科学界没争议,二是美国人放心地吃了二十年。然后我就想问问中国科学家,为什么要撒谎?我还特别希望大家攒钱去旅游时,不用去美国,去日本就行,顺便感受一下转基因的状况,比我做一百个片子都好。”转基因影响至深至远,崔永元必须执着。

永源基金会账目被质疑。崔永元针对这一质疑公开解释过、晒过账目、也骂回去过。“重走长征路”是他公益梦开始的地方,公益善款的具体使用多次遭质疑。重走长征路的时候,他通过企业家筹集到1800万善款,用于改善沿途两百多所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长征路走完,1800万“竟然”没花完。才知道,原来公益慈善并非想象中那么庞大。学校有的只需七八千块钱就能解决问题——把黑板从水泥换成玻璃的,课桌换成崭新的,让学生用上书包而不再用篓子,再买上篮球、排球、足球乃至彩色粉笔。有的学校要求更直接,捐台馒头机就行,学生们喜欢吃馒头,食堂做不过来。面对扑面而来的质疑,小崔多次解释仍被质疑不断泼脏水的时候,小崔也会怒,干脆选择骂回去,事实证明,今日的崔永元已不是当初央视平台上那个小崔,独立出来之后,可能真的更加自主、自由。“为什么我还能流眼泪,还能感受到这个社会的美好?这是一个全民的心理调适过程,让大家知道一个国家、一个政府正常的运行状态是什么样,就是好事连连,坏事不断。”崔永元说。

中国公益圈,可能只需要你的“1小时”

在崔永元看来,中国应培养全民的捐款习惯,首先从年青一代开始,比如已经经济独立的80后、90后。崔永元认为,人们习惯于透过表面看本质,在早期,他自己对慈善的理解也仅限于表面——慈善是有钱人才能做的事,一出手就捐五千万,那才叫慈善。那时,在崔永元的认知中,恐怕他自己一辈子都与慈善搭不上边儿。后来在工作中,通过不断采访、调查才逐渐了解到,民众才是一个国家捐款的最有利支撑。就像美国的绝大部分善款来自于贫民,而不是他之前认为的,慈善由比尔·盖茨这样的大富豪们去独揽。记者探求真相的本质让他急于搞清楚贫民用什么样的方式捐出那么多钱。

那时的崔永元也不知道公益也需要健全的体制,他原本认为慈善就是捐款,慈善就是公益。通过不断探索、寻求真相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了公益的内涵,他解释为:人家唱歌你在底下给他鼓掌,这就是慈善。有一个人说相声,你在底下给他大声叫好,这就是慈善;路边有一个小女孩很乖,你给她送去一个微笑,这就是慈善;甚至连老人过马路你去扶她,都不用有那种明显的行善的行为都叫慈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慈善是一个信手拈来的事情。这时候的崔永元面对慈善,脑洞大开。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是崔永元脑洞大开后做慈善的准则。当然,社会上也有些自己节衣缩食去捐助贫困、病患的例子,但他们的高尚品德未必适宜社会推广,相比之下,他更赞同不降低个人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做慈善,比如说你的理想是买一辆奔驰车,没有关系,你不用把你买奔驰车的钱拿出来去做慈善,你可以买完奔驰车的时候,你把内装饰等后续消费都做好的时候,如果手里还剩下五块钱,你还可以做慈善。这个月做不了下个月做,今年没有计划明年做,任何时候起步都不晚,都叫慈善。

“富豪、公众人物做慈善是应该的”——小崔的实话总是说到点子上。富豪和公众人物好像都是有特权的,可以优先使用更多社会资源,那么他们功成名就之后回过头来回报社会就是“应该的”。慈善不需要单纯用金钱或物质去衡量,那只是慈善的一个面,慈善是立体的,它还有其它不同的面,比如人文关怀。慈善也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现在大家的生活节奏那么紧凑,很难抽出大块儿时间专门去支教、做义工,那就需要制定一个计划,每周1小时,一年就有52个小时,去敬老院、孤儿院做义工,无论讲故事、唱歌、跳舞,这些人文关怀也是在帮助人。当我们把慈善慢慢练成一种生活方式,可能就是吃饭、喝水、慈善之间无差别的状态,是一种理想状态。这就是崔永元由浅入深,从表面到本质的看慈善。

【结语】常把话都说到点子上,有时甚至说得让人感觉到某一处疼了,这是自由的小崔,也是真实的小崔;动不动在公众圈儿掀起一场口舌豪战,不留一点儿余地,这更是本性的崔永元。如今我们看到的是三寸不烂之舌的小崔成了公益圈儿的又一位“狠”角色,他的狠也让一些人感觉某一处地方疼了,但他的坚持、他的果断、勇敢、无所畏惧带来的是公益影响力的优势数据,这就是混进公益圈的崔永元,在演播室到公益的轨迹上留下数之不尽的痕迹。


资料来源 大众网、爱美网、《时代周报》、《国际先驱导报》、《南方周末》、一心视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调查问卷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