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2020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标签:
资讯  
民政部2020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提要
?1月19日,民政部举行2020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副司长徐建中、二级巡视员杨宗涛介绍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婚姻登记管理、残疾人福利等重点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民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贾维周主持。

?1月19日,民政部举行2020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副司长徐建中、二级巡视员杨宗涛介绍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婚姻登记管理、残疾人福利等重点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民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贾维周主持。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介绍社会事务领域有关情况

社会事务工作面向千家万户,是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做好基本社会服务的重要方面。一年来,我们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民政和社会事务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2019年,我们和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中央要求,着力压实责任,救助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救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我们按照部党组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学习贯彻工作方案,印发学习贯彻通知,先后3次召开救助管理工作座谈会,环环相扣地推进中央要求落实。截至目前,全国有29个省份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政府负责同志牵头的救助管理领导协调机制,30个省份将救助管理工作纳入了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救助管理机构和人员安全得到保障。在全国周密部署开展救助管理和托养机构自查和抽查,全国1623家救助管理机构和1525家托养机构实现检查全覆盖,先后在广东佛山、甘肃兰州召开会议,督促问题整改。2019年全国共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102.6万人次,其中在站救助78.3万人次,60岁以上老年人16.9万人次,精神病人和残疾人15.6万人次,没有发生一起重大责任事故。

救助寻亲服务深入开展。积极推动今日头条、百度、央视《等着我》栏目等开展公益寻亲,在全国100个救助管理机构开展人脸识别试点工作,严格落实无法查明身份人员100%报请公安机关采集DNA、100%上传全国救助寻亲网。2019年寻亲成功10195人次;与2015年同期相比,共减少长期滞留人员6万多人,累计减少财政支出近60亿元。

救助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前夕,我们及时地印发通知,举办了新闻媒体通气会,广泛动员各地宣传救助服务工作。连续第9年开展寒冬救助行动,截至目前已救助近21.8万人次,其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2.2万余人次,站外救助近5.9万人次。不断加强对贫困地区救助管理工作的支持,2019年对“三区三州”省份资金分配同比增加10090万元。扎实做好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安置工作,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国共安置22471人次,其中落实户口安置13899人。及时印发通知、召开相关会议,指导各地做好寻亲返乡工作,圆满完成了庆祝建国70周年、第二届进博会期间的相关服务保障任务。

二、婚姻管理工作扎实推进

2019年全国婚姻登记机关共办理结婚登记947.1万对,离婚登记415.4万对,补发结婚证和离婚证书403.4万对。2019年的结婚率和离婚率尚在统计当中,以正式公布数据为准。需要说明的是,不能将“离结比”等同于“离婚率”。中国的离婚率统计采取与国际接轨的做法,具体统计办法是:某年的离婚率=某年离婚对数/某年的平均人口数×1000‰。以2018年为例,全国结婚登记1010.8万对,离婚总对数是446.1万对,离婚率是3.2‰。如简单按照离婚量除以结婚量计算所谓“离结比”则高达44.1%,这是不科学的。

一年来,全国婚姻管理规范化、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取得很大进步。一是全国联网审查、人证核验、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得到有效运用,有效减少弄虚作假骗取婚姻登记的行为。二是启用《婚姻登记个人信用风险告知书》,开发了全国婚姻登记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婚姻登记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健全。三是推动遏制天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深化婚俗改革,减少因婚致贫。

三、残疾人福利事业快速发展

一是切实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为切实解决贫困重度残疾人脱贫难题,我们会同相关部委印发《关于在脱贫攻坚中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的通知》,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和启动了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工作。各地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设立公益岗位、集中托养等多种方式,为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照料或日间照料、邻里照护服务。印发《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在脱贫攻坚中做好“福康工程”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和《“福康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召开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和实施新的“福康工程”,指导深度贫困地区省级民政部门为贫困残疾人配置康复辅助器具和进行手术康复。

二是持续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全国上线运行,实现了与全国残疾人口数据库、全国低保数据库的共享对接,加强对补贴信息的实时监测、比对、归纳分析和动态管理。残疾人两项补贴“掌上查”与“掌上办”功能初步实现,残疾人只要拿出手机点一点,就可通过中国政务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或者支付宝小程序在线申请两项补贴。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建立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残疾人生活保障需求、长期照护需求相适应的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广东等一些省份根据文件要求,明确了补贴发放定期复核和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并且明确了每年调整比例。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国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的残疾人达1031.3万,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残疾人达1322.2万。

三是着力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我们组织召开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合力推动产业加速发展。遴选上海市、北京市石景山区等13个地区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指导石家庄等12个地区深入开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省级民政部门假肢和矫形器(辅助器具)生产装配企业认定行政审批事项,研究加强民政直属康复辅助器具机构改革发展政策意见,组织各地民政部门积极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中国康复辅助器具与健康大会。

四是扎实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和民政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我们组织召开全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推进会,研究起草《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规范》,北京等一些地方积极探索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制,完善服务政策、提高服务水平。会同中国残联起草并推动国家标准委颁布《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国家标准,积极推进民政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来源:中国民政


调查问卷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