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公益慈善组织对弱势群体的扶持仍远远滞后
标签:
观察  
疫情中,公益慈善组织对弱势群体的扶持仍远远滞后
提要
公益慈善组织有其经济功能,能够在短时期内动员广泛社会力量,募得巨额善款和救援物资。但是,相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公益慈善组织更具优势和不可替代价值的是其社会功能;其中,关注和关怀最脆弱人群、发现并创新性解决他们的需要、使他们不被忽略甚至排斥,是公益慈善组织伦理关怀和伦理实践的基础。

据方德瑞信对腾讯公益、阿里巴巴公益、支付宝公益三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发布平台数据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1日12:00,三家平台上69家慈善组织上线的106个新冠疫情相关筹款项目,累计筹款超过6.58亿元。但无论是筹款项目计划覆盖支持的模块,还是筹款项目的受益对象,备受关注的弱势群体所占比例都远远滞后。

在疫情爆发期,疫区首先需要专业医护物资和专业医护人员,以挽救更多生命。公益慈善组织首先积极参与支援这两个方面,为疫情防控提供“硬件”支持,理所应当。但是,疫情抗击已过半月,疫情中多向度的社会问题和多方面的弱势群体持续涌现,公益慈善组织如仍普遍把抗疫重点局限在支援医护物资和障医护人员,则值得反思。

公益慈善组织有其经济功能,能够在短时期内动员广泛社会力量,汇聚大量社会爱心,募得巨额善款和救援物资。但是,相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公益慈善组织更具优势和不可替代价值的是其社会功能;其中,关注和关怀最脆弱人群、发现并创新性解决他们的需要、使他们不被忽略甚至排斥,是公益慈善组织伦理关怀和伦理实践的基础。在重大突发疫情之中尤其如此,因为:

(1)在面对大规模、强传染性疫情时,政府的紧急决策、应急措施和社会动员,往往优先重点着眼于医疗卫生方面的问题,以最大限度控制和阻断疫情扩散。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社会中一些比较脆弱和弱势的群体的被忽视或被无暇顾及。

(2)疫情不同于自然灾害,有发生空间和持续时间的有限性及明确性。在疫情的不确定性蔓延中,一个社会的矛盾和人性的缺失会比平常更容易被激发和暴露出来。这会滋生形成歧视和偏见,形成社会冷漠,甚至诱发排斥或侵害弱势群体的行为,造成社会分裂与社会危机;还会使理性的社会监督失效,不但不能防范非常时期享有非常权力的公权失控,还可能放任之、助力之。

(3)疫情防控不单单是医疗卫生的问题,还包含了复杂的社会维度,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整体的能力和成效,取决于其最薄弱的环节,亦即脆弱、易受伤害群体的抗疫能力和社会境遇。这和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那块木头有多高,道理一样。

公益慈善的关键在于倡导和启发社会公众的善,守护和扩展社会的包容与公平正义。重大突发疫情,是现代公益慈善组织参与其中的战场,但同时也是考场。在这个考场之上,测度现代公益慈善组织理性、专业性、创新探索精神与社会价值的底层指标,不是“数字”高低,不是“硬件”多少,而就是以人为本的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关爱的程度。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在目前为止的疫情抗击参与中,普遍地没有把扶持弱势群体作为一个重点模块呢?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要者或许还是缺乏参与应对重大突发疫情的经验,对自身在疫情抗击中的角色定位缺乏整体把握和清晰意识,对疫情的多向度社会冲击缺乏科学预判,对疫情中的弱势群体的信息和需求缺乏掌握。

诚如北京大学非营利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所言,到了这个阶段,公益慈善组织在继续积极参与疫情抗击的同时,需要进行战略调整。“从单一为一线医疗机构提供应急防控物资以解决燃眉之急这一维度转向更为多元而广泛的公益项目,需要大家发挥各自的智慧和优势,发现社会问题并积极解决。”

在疫情之下,发挥特长,组织人力物力,发现和及时解决弱势群体所面临的生存与生活困境,即是公益慈善组织转向更多元而广泛的公益项目的基础路径之一。

在2月11日更新的《湖北省新冠病毒危机卓明形势报告》中,“脆弱人群亟待支持”被列为当前应对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的三大需求之一。其中:

老年人:老年人是本次危机中最为脆弱的人群之一,既因年龄和身体基础条件而面临感染和重症高风险,又因医疗机构资源紧缺、设置收治年龄范围限制而难以获得诊治。在生活方面,部分老人因与儿女隔离,不得不与老年伴侣彼此照料,且因社区的车辆、人手短缺,老年人前往医院和维系日常生活时也无法获得支持。这一切对隔离地区的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儿童:在部分案例中发生了成年家庭成员因疑似隔离或确诊入院,无法继续照料儿童的情形。学校和托幼机构全面关闭,依靠社区、社工和志愿者面对个案提供解决方法。

身心障碍者:在身体和心智等方面有障碍的人,同样面临失去家庭支持的风险。

妇女:(1)在集体环境中的妇女面临卫生支持不足问题,包括医疗机构中的女性工作者需要适合全身防护服使用的经期卫生用品,方舱医院中集体隔离的女性患者和工作人员也需要经期卫生用品和安全的换洗空间。这两种环境中的经期女性都需要有干净的洗浴场所,以避免妇科疾病的风险。(2)孕妇进行产检和安全生产的困难增加,受感染的孕妇更难找到就医点。(3)受感染的哺乳期妇女是否能安全地继续哺乳和照料婴儿,有待明确。(4)在集体环境中隔离的女性和脱离家庭照料的儿童也可能面临性骚扰和性暴力的风险,需要隔离场所管理者、社区工作者、公安、妇联部门具有防范意识,并提前做出宣导,在空间设置上增加安全考虑,设置病例报告渠道和转介渠道。

其他长期或慢性病患者:由于隔离区域的医疗资源全面转向新冠肺炎诊治,其他病患的医疗进程受到极大影响。由于交通隔断和社区工作负担重,慢性病药物的发放也受到很大阻碍。已知受到影响的群体包括,需要放化疗的肿瘤和血液病患者、需要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癫痫患者、艾滋病患者、精神疾患,等等。

隔离地区的志愿者:在隔离地区自愿提供交通、物流、人群帮扶等服务的志愿者,面临更多的人群接触机会和更多的精力消耗,且未必能获得稳定的防护物资补给。

而如果把眼光放得更广,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特定条件下,还有几类人群由于疫情冲击,也正面临着单纯靠他们自己的力量难以克服的困难或压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彭泗清从近几天的社会新闻中,梳理出了以下几类“新弱势群体”:

“疫情患者”群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属群体。他们不仅要承受疾病带来的身体折磨和心理恐慌,还要面对可能的社会排斥和歧视。社会大众对疾病的恐慌可能转化为对这些患者的疏离甚至敌意。即使康复以后,周边人的疏离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疫区人”群体:大疫区是湖北(尤其是武汉),小疫区则是发现病毒感染病例的小区或单位,例如,微信中流传着一份北京市各区有感染病例的居民小区名单,虽然只有一两个病例,但是这些小区的人无形中被贴上“危险人群”的标签。这个群体中,绝大多数是健康的,却因为地域的原因被标签化,另外,他们中一些人可能因为严密的防控措施而被要求居家隔离,一些地方在“疫区人”或到过疫区的人的家门口贴上醒目的提示牌。在非常时期,这些措施情有可原,但是,其副作用需要关注并采取跟进的对策。

“权益受限者”群体:为了防控,一些地方采取区域管制措施,但是在执行中被简单化为封城封路封小区,使得一些家在外地,春节后回工作地的人,遭遇了因为无本地户口不能进城、因为不是户主不能进入租住小区的困难。他们在工作地可能有很体面的工作很稳定的收入,本来是当地的建设者和纳税人,却因为没有当地的户口本或房本而受到差别对待,被当作边缘人。

“无口罩者”群体:一夜之间,口罩成为最紧俏的抢手货,网上商城与实体店都已经断货。一些人在疫情初期没有准备,等到想起来买口罩时已经为时已晚。现在正值疫情高峰期,没有口罩,几乎无法出门,不仅自己提心吊胆,而且会招来他人异样的目光,不少地方的公共交通已经拒绝不戴口罩者搭乘。

有企业倒闭风险的企业主群体:疫情造成一些企业经营惨淡,餐饮、旅游、酒店、娱乐等服务类企业大面积停业。一些地方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要求企业给无法复工的员工正常支付工资,进一步加重了企业负担。一些中小企业可能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其经营者忧心忡忡。

有失业风险的劳动者群体:中小企业倒闭必然带来普通打工者的失业,收入来源中断后,生活困难在所难免,贫困人口可能会增加。

由于这次疫情地域波及广、持续时间长、受影响人口多、受冲击社会面大等原因,以上每一类弱势群体的规模都不小,其需求都亟需重视和满足。那么,公益慈善组织可以做些什么呢?

公益慈善组织多元,弱势群体的类别和需求亦然。重要的还是公益慈善组织理性地找到与自身宗旨使命、能力特长和资源优势等都更加契合的切入点,在掌握信息和需求的基础上,科学设计和扎实执行有针对性的公益项目。

虽然公益慈善组织整体对疫情中的弱势群体的扶持还是远远滞后,但也已经有一些公益慈善组织走在了前面。以下仅举三例:

1.晓更助残:晓更助残以促进自闭症、智力障碍、发育迟缓等心智障碍者群体及家庭的福祉为目标,联合相关伙伴在项目创新、行业专业能力建设以及社会倡导层面发挥更大效用;助力行业整体发展,提升各方能力以更好支持回应心智障碍者及家庭的需求效率,改善心智障碍群体的生活质量、彰显他们的生命尊严。

在这次疫情抗击参与中,晓更助残在以下三个方向开展工作:(1)建立“特殊需求困难家庭疫情期间紧急救助网络响应机制”,避免悲剧再次发生;(2)提供特困个案支持,支持内容根据需求为其提供,保障产品和服务,如口罩、保险、双老家庭生活急需品代购等;(3)开发心智障碍者“家庭抗疫”线上赋能资源包,内容包括为心智障碍家庭开展在线互动活动、在线培训课程等。

2.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是中国大陆第一家致力于推动专业志愿服务发展的非公募基金会。1月23日,其联合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北京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北京奇点公益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北京君心善行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等公益机构,以及京鄂两地专业志愿者共同发起“京鄂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

京鄂i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通过疫区当地公益机构合作,运用微信群的方式,在社区建立大群(广泛触达疫区居民)、中群(针对聚焦的病患、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小群(一对一的个案辅导与医疗服务转介);选派经过建制化培训的来自全国的专业志愿者(每个群至少有一名社工、医护和心理专业志愿者)在线进驻,开展社会心理科普、新冠肺炎防疫知识讲座,医疗健康咨询和心理疏导,以及心理应激干预、特困救援和医疗转介等服务。

3.武汉同志中心:武汉同志中心是一家在武汉地区开展同志(LGBT)社群服务及公众教育的公益机构。

HIV感染者需要定点定时服用抗病毒药物保证治疗的有效性,而中国绝大部分HIV感染者服用的药物都只能在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定时定量地领取。1月23日武汉正式切断离汉通道后,很多当地HIV感染者面临用药危机。针对这一问题,武汉同志中心和志愿者们一起行动,通过建立爱心车队群、药物支援群、储备志愿者群的方式,为当地HIV感染者提供拿药、送药等服务和支持。

期待有更多公益慈善组织发挥智慧与专长,关爱和扶持疫情中的弱势群体,共同守护危机中的人性、人情之光。希望抗击这次疫情过后,我们都能变得更加坚韧、科学和理性,同时,对生命和自然更加珍重和关爱。

来源:爱德传一基金   作者:苏哲

调查问卷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