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基金会刘文奎:决战决胜时刻,企业参与扶贫四大要点
标签:
观察  
中国扶贫基金会刘文奎:决战决胜时刻,企业参与扶贫四大要点
提要
在动员汇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方面,中国扶贫基金会积累了三十余年的经验,重点聚焦贫困地区、扶贫对象、贫困人口脱贫的关键制约因素开展相关工作,链接和汇聚了国内外众多企业力量,在扶贫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些新模式,开发了不少优秀项目,为可持续减贫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0 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在脱贫攻坚最吃劲的阶段,全社会上下继续保持“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和意志。


在动员汇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方面,中国扶贫基金会积累了三十余年的经验,重点聚焦贫困地区、扶贫对象、贫困人口脱贫的关键制约因素开展相关工作,链接和汇聚了国内外众多企业力量,在扶贫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些新模式,开发了不少优秀项目,为可持续减贫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于企业参与扶贫,基金会有哪些观察,不同阶段的企业扶贫在诉求、方式、目标等方面有何变化,未来企业如何更好参与扶贫,扶贫经验能否国际化?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奎。


抗“疫”表现:精确瞄准一线需求且着眼长远


  Q:疫情期间,不少企业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来积极支持疫情防控,能否请您分享对企业参与疫情防控的一些观察?

  A:在国务院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基金会和相关合作企业,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并结合实际情况,于1月26日正式启动抗“疫”响应,接受企业定向捐赠,协助爱心企业开展一线抗“疫”项目。从我们的总结来看,企业参与抗“疫”有这么两个特点是显著的。

  第一,精确瞄准一线需求。在前期抗“疫”工作过程中,为加强一线医院应对疫情能力,提高救治防控水平,基金会与各捐赠企业积极响应一线医院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一方面组建由武汉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等受援医院医务人员组成的物资需求沟通群,从医院的需求出发,开展必要的医疗物资采购工作,支持应急期一线需求。

  同时我们创新项目模式,联合中国民生银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广发证券、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摩根大通、乐高集团等13家爱心企业为武汉市及湖北其他地县疫情严重医院设立医院后援基金,以需求为导向,兼顾医院当下及后续需求,确保捐赠资金使用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第二,着眼长远。在后期抗“疫”工作过程中,我们启动“抗疫扶贫”,在一个战场打好两场战役。基金会与各捐赠企业结合一线抗“疫”工作需求,不仅创新设计了疫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支持项目,为疫区贫困地区受感染的建档立卡户提供资金援助,解决疫区感染贫困户的生活负担。同时还把目光转向受疫情影响的贫困群众产业恢复上,以电商模式启动针对湖北疫区的抗“疫”助农项目,开展疫区贫困地区农村合作社建设和农产品助销工作,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发挥优势:创新扶贫方式,打造品牌项目


  Q: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三十余年来,不少企业通过基金会开展扶贫活动,您认为这些企业在扶贫过程中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创新了哪些扶贫方式?

  A:一是企业通过捐赠,带来了脱贫攻坚的增量资金。我们统计过,企业捐赠占基金会总体捐赠60%左右,占比较大。

  二是一些企业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参与扶贫项目创新。多年来,基金会和企业共同发起了许多创新的品牌项目。

  例如,基金会与中国三星、民生银行、中石油等企业发起百美村宿项目,通过探索全新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致力于搭建乡村和外部连接平台,重估贫困村价值,创造以村为本的发展机会。以村民合作社为依托,积极引入社会资金、信息和人才等要素,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基金会与苹果公司等企业发起善品公社项目,通过在全国贫困农村地区支持小农户组建合作社抱团合作,通过品控管理生产出安全、优质的农产品,依托互联网、电子商务和新零售等多种渠道有序链接市场、培育地域农产品公共品牌,以此通过市场的力量支持小农户组织合作能力、品质生产能力和市场对接能力提升,最终实现可持续脱贫。

  此外还有阿里巴巴支持的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项目、童伴妈妈项目和国际爱心包裹项目,民生银行支持的“民生爱的力量——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等项目,积极助力解决贫困、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

  三是一些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与基金会联合搭建“人人公益”的平台。比如,基金会与百胜集团共同发起“捐一元·献爱心·送营养”活动,与沃尔玛共同发起“你沃一起,为爱加餐”活动,充分利用企业遍布全国的线下门店,以企业员工向消费者劝捐的形式,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持续关注贫困地区学生的营养状况。另外,基金会还与苏宁、中航信托等企业合作开展善行者公益徒步活动,倡导和动员公众以实际行动支持公益。


  扶贫新变化:更加重视效果、能力提升及可持续发展机制建设


  Q:随着我国扶贫事业的发展,企业在参与贫困资助的过程中,在投入、资助、诉求等方面是否也在发生变化?

  A:实际上,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慈善公益事业不断取得进展,企业在参与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也有一些新变化。

  一是从注重过程到注重结果的变化。原来企业做社会责任更多的是注重过程,可能不太关注结果。随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不断提高,也逐渐开始注重公益项目的实施情况、项目给受益人带来的改变等公益项目的效率和效果。

  2009年曹德旺先生向我会捐款2亿元用于支持西南五省(市、区)旱灾受灾贫困村农户的生产生活恢复。这次捐款被称为“史上最苛刻捐款”:要求在半年内将2亿元善款发放到近10万农户手中,且差错率不超过1%。同时,曹德旺先生还聘请、组建了专业的监督委员会,对善款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这也开创了中国捐赠者对公益捐款问责的先河。

  二是从注重硬件建设到注重能力建设的变化。以前企业更喜欢修桥、铺路、建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类的公益项目。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升级、社会问题及需求的变化,企业关注的重点也发生了改变,越来越注重对受益人及受益群体“软实力”的提升。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开展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等发展类项目,培养更多会“修路的人”。

  三是从注重补短板到注重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变化。以前开展的公益扶贫项目,多是受益地区“缺什么给什么”的模式,主要以直接援助的方式进行。现在,企业通过发展产业扶贫项目,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让受助群众能够发挥自身能力、整合更多资源,用长效机制摆脱贫困。


  Q:在2020年这个特殊关口,中国扶贫基金会对企业贡献扶贫有哪些建议?

  A: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收官之年,建议企业参与脱贫攻坚要更加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瞄准攻坚目标。要瞄准现在还没有脱贫的52个贫困县、2707个贫困村(尤其是任务比较重的1113个实施挂牌督战的贫困村)和551万贫困人口。

  二是明确攻坚任务。要根据企业捐赠资金、投入精力以及公益投入的意向和需求,明确攻坚任务,制定具体的扶贫项目,例如互联网企业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并立足实际情况,支持贫困村的学校建设电脑教室以及网课系统等。

  三是选准参与渠道。要根据公益项目的内容选择合作伙伴,通过有效的渠道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例如基金会与星巴克合作的“共享价值”咖啡产业扶贫计划,就是确认任务目标后,精准地选择参与渠道,推动项目落地实施。

  四是发挥自身优势。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中,要根据企业自身的优势,有渠道的发挥渠道优势,有技术的发挥技术优势,有资源的发挥资源优势。例如百胜中国通过开放企业遍及全国的线下门店渠道与基金会合作开展“捐一元”公众筹款项目,通过餐厅服务员向消费者劝募的方式筹款。


  价值延伸:为国际减贫事业贡献力量


  Q:中国创造的减贫奇迹在贡献世界可持续发展方面作用重大,立足基金会的工作,有哪些减贫经验和脱贫故事可以供其他国家借鉴?

  A:中国扶贫基金会从2005年就开始进行国际化探索。2007年成立了国际发展部,专门实施国际项目。2013年起,我们派工作人员驻扎项目国,长期开展减贫工作,做了许多有益的项目探索。

  2009年基金会发起爱心包裹项目,10余年来,已经投入6.7亿元,让国内592万儿童受益。2018年我们与阿里巴巴公益共同启动国际爱心包裹项目,项目预计三年投入1亿元以上,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放100万个以上的爱心包裹,助力全球减贫事业的发展。首批项目惠及11个合作伙伴国家,受到了当地政府、民众,尤其是学校和孩子们的欢迎。

  除了爱心包裹之外,我们还将新长城大学生助学项目复制到国外,在缅甸开展胞波助学金项目,也取得很好的效果。项目为缅甸贫困大学生提供一年至四年不等的经济资助和成才支持。目前项目第一批缅甸受益大学生已经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部分毕业生还通过我们举办的招聘推介会进入了缅甸的中资企业工作。

  我们还借鉴国内的爱加餐项目在埃塞俄比亚和苏丹开展了微笑儿童供餐项目,将国内小额信贷的经验应用于尼泊尔妇女小额信贷项目等,这些都是将国内成熟的项目落地复制到国外的成功案例。

  我们希望借此回应和改善项目国弱势群体的需求和困境、促进他们的发展,也传递中国人民的情谊,促进民心相通,搭建友谊之桥。同时,将中国的减贫经验传递出去,为国际减贫事业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来源:可持续发展导刊

 

 


调查问卷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