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戎马为国战,一生坎坷塑平生——韩明进老人传
标签:
百岁老人传奇 人物  
半生戎马为国战,一生坎坷塑平生——韩明进老人传
提要
韩明进老人,101岁抗战老兵,如果说,一个人经历的苦难可以用程度副词来形容,那韩老的一生,可能需要用N多个最高级的极其艰苦才足以将其概括。

导语:2019年,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招募学生志愿者深入采访并撰写了100名老人的100篇传记。这些老人出生于1919年前后,平均年龄100岁,来自中国不同地域、行业和民族。他们经历了中华民族从满目疮痍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他们是祖国从苦难到辉煌的见证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亲历者。

为传承时代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善达网将从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主编的《100个百岁老人的传奇》选取10篇关于10个老人的文章,希望这些老人的经历可以给予读者力量。本文是该系列的第一篇,主人公是101岁抗战老兵韩明进。

半生戎马为国战,一生坎坷塑平生——韩明进老人传

张媛霞 北京师范大学 物理学系 2018级   

人物生平:韩明进,男,1919年9月18日出生,101岁抗战老兵,祖籍河北,现居住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大田洼乡朝阳沟村。1945年4月参加八路军。参军后韩老转战在赤城大海陀、白草、沽源小河子等地,大大小小百余战,脑门上至今留有被日军炮弹炸伤的疤痕。1949年,韩明进被选为开国大典阅兵骑兵方队一员,参阅前曾受到朱德总司令亲切接见。1955年,韩老响应国家号召,复员回到家乡朝阳沟村。

图韩1_副本2.png

临别时韩老向我们敬礼  张杰摄

一、初入大山深处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大田洼乡的大山深处,隐秘着一个小小的村庄—朝阳沟村,这里住着一位身经百战的百岁老人——韩明进。

“老乡,我想问下,从咱们大田洼乡开车到朝阳沟村,还有多远的路呀。”“最多也就20多里的路程,远倒是没多远啦。”已经开了将近90分钟车的我们,听到还剩10公里,就可抵达目的地,心里长舒一口气:终于要到了。

绕过一座山,爬上一个坡,还有一条沟,眼看着马上要到达山的尽头,然而又要再走相同的道路,可能是好事多磨吧,在历经40分钟的盘山路后,一座小村庄出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朝阳沟村。

村头就是朝阳沟村委会,往前走大约500米,一棵十分有年代感的大柳树屹立在村边,枝繁叶茂的像在和我们打招呼,迎接我们的到来,后来得知,原来这棵柳树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在大柳树的斜前方第二家就是韩明进老人的住家了。

据老人的家人说,这座院子虽然比不上大柳树的历史悠久,但是也已经陪着一代又一代人,走过了200多个年头。站在院子门口,院子整体的年代感,历史感,沧桑感都展现的淋漓尽致。门是两扇木门,并且早已被岁月打磨的没有了鲜明的模样,墙虽是用砖头砌出来的,但是早已失去了棱角,墙上一道道裂痕,仿佛在告诉世人,这是一座有故事的院子,里面住着有故事的人……

二、初见百岁老人

可能老人知道今天有志愿者来看望,所以早早做好了准备,我们走进院子,便看到了韩老的身影。如果不是提前得知,韩老已过百岁高龄,可能你怎么也猜不到,你面前的这位老人,已到期颐之年。

由于一生的戎马与操劳,韩老的手背粗糙得像老松树皮,皱皱巴巴的,手心上磨出了几个厚厚的老茧;流水般的岁月无情地在他那绛紫色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脸庞还有各式大小的斑点作为点缀,他那原来是乌黑乌黑的头发和山羊胡子也变成了银白色,尽管眼角布满了密密的鱼尾纹,但是那双眼睛依旧是那么有神,身着一件大红色的外套,使得韩老本就红润的面色更添几分神韵,整个人显得精神了不少。

看我们走了进来,韩老起身迎我们进家,拄着自己的拐杖一步一步挪到了自己的屋子里,我本想搀扶韩老起身,但是被拒绝了,韩老的家人告诉我们,老人行动从来不用旁人的帮助,别人的帮助反而会使韩老不知所措,不知该用多大的力道起身。

韩老虽然行动还是比较便利的,基本的饮食起居都可以靠自己解决,但是毕竟年岁已高,为了能更好的照顾到老人,家人商量韩老和自己最小的女儿住在一起。

在家里,韩老有自己的屋子,方方正正的炕头上叠放着整整齐齐的被子,炕头边放着一个水杯和一个十分有岁月痕迹的烟灰缸。韩老走在前边带着我们进了自己的屋子,嘴里操着一口浓厚的张家口方言叨念着:让你们看看我的照片,看看我原来的照片。韩老将拐杖放在一旁,拖着年迈的身躯从炕边拿出一个小纸箱子,韩老像抱着宝贝一样将纸箱子抱在怀里,带我们到另外一间屋子,激动地展示着令韩老思绪万千的老照片,以及韩老所获的勋章。

三、初闻那年往事

韩老一边展示照片,一边回忆着当年的故事,在与韩老的交流中,令我最震惊,也最让我敬佩的是韩老竟然可以清清楚楚的记住每一个重要的日子,甚至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韩老都可以面面据悉的为我们讲述。

如果说,一个人经历的苦难可以用程度副词来形容,那韩老的一生,可能需要用N多个最高级的极其艰苦才足以将其概括。

韩老于1919年生于张家口阳原县的一个普通的家庭,在他4岁时母亲便离他远去,那时的他刚刚开始记事,甚至于对很多事还没有清晰的概念,对于母亲的记忆,完全是模糊的; 11岁时父亲又永远的离开了他,从此韩老变成了一个没有人疼爱的孤儿,甚至他连自己具体是1919年哪天出生的都不知道,因为没有人告诉过他。长大后,老人隐约记得自己是9月生的, 18对于韩老来说,是一个吉利的数字,因此他把自己的生日定在了这天,就这样,他有了自己的生日。

儿时的他,家庭贫苦,上不起学,父母离去后,为了生存,韩老一边放羊,一边学艺,直到19岁那年,他决定外出去口外闯荡一番。到了口外,他来到在地主老财家当长工。本以为这样可以安稳的生活,谁曾想,地主老财故意刁难他,不仅不给他发工钱,更过分的是,连吃喝都不能满足他。长期的压迫与剥削使得韩老不得不想办法离开这个让自己每天备受折磨的地方。终于有一天,被逼无奈的韩老,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从地主老财家逃了出来。当他走到沽源县的一个小村子时碰到了红军的侦察兵,侦查兵误以为他是日本人的探子,就把他带到密林中交给了上级,在了解了他的真实情况后,八路军动员他参军,经引荐1945年4月在赤城县参加了八路军,那一年,他26岁。一年后的3月9日正式宣誓入党。

刚参军那会,韩老所在的部队在赤城县大海陀训练,先后在赤城县白草镇、沽源县小河子乡一带和鬼子打游击战,当时的部队还不到100人,武器装备也不好,全靠黑夜偷着打。回忆到这里,韩老激动地介绍着当时带他们作战的游击队队长吴广义,由于个子高,大家称呼他为“吴大个子”,解放后历任内蒙古伊盟军分区司令员、哲里木盟军分区司令员,当时就跟着他打鬼子。

在打鬼子的游击战中,令韩老终身难忘的莫过于让自己九死一生的在赤城县百草镇的那一战。提到赤城县百草镇,韩老略显哽咽,一边指着头上的伤疤,一边向我们诉说当时的情形:“你看我这儿的伤,就是叫日本人的手榴弹给炸的。打日本人那会儿没有大仗打,全是打游击,当时在赤城县百草镇,那会儿日本人叫‘大乡’,大炮楼子里大概有七八个日本兵,还有七八个伪军。俺们半夜悄悄地摸到炮楼跟前,先干掉鬼子的哨兵,打炮楼时,日本兵往下扔手榴弹,炮弹皮子就把我这儿给炸了,后来医生把炮弹皮子取了出来,留下了这块伤疤,跟我一块冲过去的战友有好几个没有站起来。”

说到这里,韩老的伤感明显加重,他挤了挤朦胧的双眼,沉默了,仿佛在回忆当年的峥嵘岁月,仿佛当年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好一会儿,他才恢复初始的情绪。

“我们还在张北县和苏联红军一块并肩作战呢!因为我会骑马,就进了骑兵部队,当时的马靴、马刀全是靠缴获日本骑兵才有的。”韩明进说。他清楚地记得,在参加狼窝沟战役时,他和苏蒙联军一起打鬼子,还和苏联红军一起在张北县城站过岗。可能正是由于这些经历,使得韩老每次见到自己从事马术教练的外甥女婿,都要唠个不停,说到动情之处,韩老可能还会情不自禁的抬高声调。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韩老依旧没有离开部队,又陆陆续续参加了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参加了张家口第一次解放、新保安战役、解放康保、沽源、尚义等战役,还到山西大同打过仗。在韩老保存着的老照片中,至今留着一张朝鲜当年的国家主席金日成的照片,据老人回忆,是当年在鸭绿江畔,朝鲜的士兵送给老人的。

翻起老照片,勾起了老人数不清的回忆。在仅存的几张珍贵的老照片中,有一张韩老年轻时候戴着棉帽的照片,韩老拿着照片,向我们介绍:“这是年轻时候的我,年轻时候的我。”现在的韩老与照片中的人物看起来还是有些让人觉得有些微的差距,毕竟年代已经有些久远了。照片中的韩老,面露微笑,脸圆圆的,看起来壮壮的,长相十分英俊。我不禁对韩老说:“爷爷年轻时候真帅气。”

韩老虽然记忆力十分好,能记住每一个重要的日子,能记住每一个重要的人的名字,但是韩老的听力已经不足以支撑他听到我们用正常音调讲话的内容了,韩老看着我们互相微笑,脸上露出一副懵懵的表情,韩老的外甥女意识到可能韩老不知道好好的,我们为什么突然笑了起来,便凑到韩老的耳边,抬高音调,告诉韩老,我们在说年轻时候的韩老很帅。第一遍说完,韩老依旧没有听清楚我们在表达什么,当韩老的外甥女又重复第二遍的时候,韩老的脸上露出了羞涩的微笑,那种微笑在一个已到期颐之年老人的脸上展露出来的时候,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美好。

听到夸赞的韩老,可能有些不好意思,拿起了另外的一张照片给我们看,照片中的人物高高瘦瘦的,微挑的嘴唇给整个人增添了不少魅力,显得十分精神。韩老介绍,照片中的人是他的一位战友,来自湖南,是和他一起当过兵,打过仗的人。翻过照片背面,有几个用歪歪扭扭的字串成一行已经模糊不清的字样,大约只能看清楚“四川省”这几个字,看着字样,韩老的女儿说,这个应该是四川的一个战友,老人嘴里说的湖南战友是另外一个人,照片已经找不到了。但是从老人嘴里一直重复的“他是湖南的,他是湖南的”,可见,这是一个刻在老人脑海里的战友。

说到战友,韩老又一次沉默了,他默默的低下了头,已经浑浊的双眼变得更加模糊了,此时的韩老思绪万千。缓了好一会儿,恢复思绪的韩老,一边沉思,一边用伤感的语气又提到了另外一个让老人至今都难以忘怀的战友——张友。据韩老介绍,王友也是张家口人,是和韩老一起参军整整十一年的老战友,但是战争结束后,便失去的了联系,至今不知道对方是否尚在人间。听着韩老的娓娓道来,我不禁感慨,我们这代人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生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受过战乱的纷扰,没有遭遇过上一秒还在和身边人一起奋斗,下一秒已经天人永隔的经历,可能永远也无法体会,当年的战争带来的生死别离在韩老内心留下的伤疤有多深,给韩老带来的打击有多大。而且那道伤疤是一道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疤,那段记忆是一段永远无法令人忘却的记忆。

纵使韩老经历了万千苦难,但在苦难之外,也还是有些令韩老骄傲的记忆的。看到朱德总司令的照片,韩老变得激动起来。还没等我们端详完总司令的照片,韩老从炕上起身,站到地上,抬起右手,慷慨激昂的说了一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此时的韩老,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拿起这张照片,韩老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因为那是朱德总司令亲自赠与韩老的照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第七十周年,虽然距离1949年已经七十个年头,但是韩老对开国大典前后的事情仍然记忆犹新。

由于韩老参军时会骑马,便进了骑兵部队,回忆到这里,韩老又一次激动了起来,因为他不仅是抗日老战士,参与解放新中国,还作为新中国成立的12支骑兵师之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一师二团的代表,参加了1949年的开国大典大阅兵,成为开国大典阅兵式上受阅骑兵方阵的一员。韩明进老人参加了1949年开国大典大阅兵,这也成为老人一生中最闪亮的记忆。

韩老回忆说,1949年9月28日晚,由于担心战马在阅兵仪式上受惊,朱德总司令亲自慰问骑兵方阵。当时朱德总司令在前排和干部们逐个握手,并发给每人一张自己的2寸相片,韩明进也因此有幸得到了一张朱德总司令的照片。

1949年9月29日下午,参加阅兵的骑兵方阵出发到北京,驻扎在距北京30里地的清河。

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开始时,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了天安门,受阅部队依次通过,骑兵头戴钢盔,双手把衣角一拽,双眼瞪圆,胸脯坚挺。“那时候要求所有人不能往别的地方看,只准往前看。可是,好多人的眼珠子都悄悄地转了过去,因为大家都想看看毛主席啊!”韩明进老人一边说,一边试着挺直腰背,饱经沧桑的脸上流露出一种难以抑制的神情。

提到骑兵方阵路过天安门城楼时,韩老突然抬高了声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当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时,韩明进的周围是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他也跟着欢呼,当时他30岁。

在1950年国庆阅兵时,韩老又以骑兵的身份参加了国庆阅兵。

四、初回今时今日

在部队的时候,韩老曾是排长,1954年10月转业,回到老家。当时为了响应国家发展农业的号召,从部队转业到地方。韩老转业回到家乡,当过4年大队书记,还当过饲养员,学校和大队在一块,他在大队里看门,大队给他记工分,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回到家里。韩老家有地,但他没有种过,一直是孩子们在种地,他只是在秋收的时候,在场面上帮帮忙。2012年,韩明进老人87岁的老伴去世。韩老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孙都很孝顺,女儿和其中两个儿子住在本村,还有两个儿子虽不住在村子里,但是也都生活在张家口,总之,韩老身边从来不缺照顾的人。

韩明进老人虽已是101岁高龄,但身体依然十分硬朗,不仅生活能够自理,一些简单的家务也都可以操持。韩老每天作息都十分规律,不论冬夏,每天早上3、4点就起床,韩老的早饭基本就是冲一杯奶粉吃点儿点心,也不用儿女操心,起床后的韩老要么看会儿电视、要么看会儿报纸,天气好的时候,会在家门口摆放的沙发上坐会儿,亦或者出去街里溜达溜达。韩老起的早,睡的也早,下午4、5点就睡下了,晚饭韩老吃的也很清淡,吃点儿水果,吃点儿点心,晚上从来不吃油腻腻的东西,唯一需要儿女帮忙操持的就是午饭,用韩老女儿的话说就是,老爷子特别让人省心,每天只需要给老人做一顿午饭就好,其他的老爷子全部都可以自己解决。

在问到韩老,如此高龄身体还这般硬朗,有没有什么长寿秘诀的时候,韩老摇了摇头,可能在韩老看来,自己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秘方让自己健康长寿,但是从和韩老的交流当中可以看出,韩老真的是一位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的人,从来不被世俗的物质所羁绊,虽然韩老的儿女们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自己住的也不是什么十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但是韩老却对目前的生活表现出了十足的满意,每天玩玩儿骨牌,看看电视,闲时抽根烟,解解闷,和儿孙甚至重孙们聊聊天,给孩子们讲讲以前的故事,享受一下此时的天伦之乐,在韩老看来,已是足矣。几年前看到自己的孙子买了车,韩老开心的合不拢嘴,激动的和车子留下了宝贵的合影,仿佛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家人分享着属于自己当爷爷的快乐。良好的心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我想,正是这些常人难以坚持的习惯才促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百岁韩老吧。

韩老除了将自己年轻时的老照片一直珍藏之外,还有两枚抗战勋章韩老也一直把它们和照片放在一起。一枚是2005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国家颁发的勋章,另一枚是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颁发给老人的勋章。据家人回忆,2015年9月1日,当阳原县政协主席、县民政局长和大田洼乡党委书记将这枚沉甸甸的勋章颁发给韩明进老人时,坐在凳子上的他站了起来,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接受这至高的荣誉。“国家没有忘记我们呀!”手捧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勋章,韩明进老人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现在韩老享受政府发放的优抚金、低保、高龄补贴等,每月有近千元的收入,老人对于国家的政策以及政府给予的帮助,韩老心怀感激,韩老经常和儿女们说:国家给我补助,我就领上,不给我也不抱怨,我现在的生活挺好的。

在采访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将红丝巾亲自戴在了韩老的脖子上,韩老和我们握了握手,静静的坐在家门口的沙发上,摸着红丝巾,若有所思的看着我们。看着韩老呆萌的样子,我们和韩老打趣道:“爷爷,您能认出这丝巾上写的什么字吗?”看着韩老没什么反应,韩老的外甥女又重复了一遍,这时韩老抓起丝巾,将带字的丝巾放到眼前,眯起双眼仔细的端详了一下,铿锵有力的读出了丝巾上的八个大字:“百年中国,万岁父母”。听到韩老一字不差的读出这些字,我们相视而笑了。“爷爷不简单呀,能一字不差的把这八个大字读出来”。

听到这里,韩老又给我们讲起了他的故事 。“52年的时候,我所在的骑兵师开始扫盲运动,那个时候,每人搬一个小板凳在地里开始学习拼音,那个时候的我都30多岁了,才开始学习。”听韩老讲这些,内心深处悠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韩老真的是用实际行动把“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完美的诠释了出来,直到现在,即使眼睛视力不是很好,韩老依旧会看看报纸,看看电视,了解一些当下的实事。

临走前,我提出想给韩老拍个照,本想着告诉韩老稍微站直一些看镜头,不曾想韩老起身便笔直的站在那里,肃然敬了个军礼。不知怎么的,此时的我突然眼眶热热的,心里有种说不出感觉……

调查问卷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