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傲骨伴平生
标签:
 
一身傲骨伴平生
提要
纵看尚店芝的一生,一个“傲”字似乎是总是陪伴着她的,不论处境,亦不管时间,她要强,也骄傲。

导语:2019年,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招募学生志愿者深入采访并撰写了100名老人的100篇传记。这些老人出生于1919年前后,平均年龄100岁,来自中国不同地域、行业和民族。他们经历了中华民族从满目疮痍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他们是祖国从苦难到辉煌的见证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亲历者。

为传承时代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善达网将从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主编的《100个百岁老人的传奇》选取10篇关于10个老人的文章,希望这些老人的经历可以给予读者力量。本文是该系列的第八篇,主人公是虽历世间沧桑但仍有一腔柔情的100岁老人尚店芝

一身傲骨伴平生

彭鑫 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部 2018级 

人物生平:尚店芝,女,出生于1920年12月22日,现100周岁,祖籍山东临沂,现居于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付庄办事处东三重村253号。一生历经苦难,但始终坚强。她裹过小脚,逃过荒,也在那封建的年代有过两次婚姻。1932年她目睹其母被强盗掳走。1937年中日开战,她跟家人一起逃荒。1980年她到临沂市区做保姆,三年后再次回到东三重,独居至今。一身傲骨,历世间沧桑;一腔柔情,愿世事安详。

8.1_副本.png

作者(左1)和尚店芝的三儿媳(右1)扶尚店芝老人(左2)进屋

2019年7月24日,在山东临沂罗庄区东三重村的一条土路小巷里,一间普通平房里正传出老人特有的断断续续的说话声。尚店芝,正坐在矮矮的小马扎上,和前去采访的志愿者们讲述着自己的百年光阴。

在采访中,这个“老妈妈”身旁围坐着她的儿媳妇儿和好几个邻居。“那她可厉害咯,年轻的时候啊……”说起尚店芝来,这一圈的人儿讲起话来是滔滔不绝,仿佛有不尽的故事等着说与我们听呢。

出生于1920年的尚店芝,现已经虚岁100了。

纵看尚店芝的一生,一个“傲”字似乎是总是陪伴着她的,不论处境,亦不管时间,她要强,也骄傲。我有幸听到她和这一“傲”字的故事,这个一路相随一路成长的跨越百年时光的故事。

“吱呀……”坐在身旁的尚店芝弯下腰去,惹得已经生锈的小马扎发出金属关节摩擦的声音。她慢慢悠悠地从脚上摘下了一双黑面白底的布鞋,掀开白色的棉麻筒袜,把一双小巧玲珑却也伤痕累累的脚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儿时初见,只觉当时模样好

在她还不懂写“傲”这一字时,尚店芝是和其他小姑娘一样的,爱幻想,爱调皮,也爱美。

尚店芝好像从小就觉着小小的脚才算好看,她不懂所谓“纤妙小脚”的形状美在哪里,也不知道“步步生莲”的姿态美在何处,只是大人们都说小脚好看,她也似乎就觉得真是这样了。据载,1912年孙中山便令内务部通各省劝禁缠足。然直至1936年之前,也就是尚店芝16岁之前,尚店芝的娘家尚庄(现更名为五四庄)还是保留着缠足的习俗。在她6岁以前的日子,耳边总能听到这样的唠叨:“你知不知道,脚要小一点,才能找到好婆家,脚啊,是越小越好。如果姑娘家是一双大脚板,那是没有人家愿意娶的。”那些大娘都说,不裹脚的话,脚趾头就像鸭爪子一样丑。尚店芝听到这些,就会伸出手,把手指撮在一起又放开,来模仿一下鸭爪子,歪着头看了看,然后想着,果然不好看呢,笑了笑,马上就又放下了手。她记得村里的姐姐们通常在6、7岁时就开始裹脚了,尚店芝看着姐姐们裹脚,觉得有趣极了,想着:我什么时候也能裹脚呢?6岁,什么时候才能到呢?

村子里的时光算不上很快,慢悠悠地却也准时送来了尚店芝的6岁。尚店芝看着自己还没怎么长大的脚被裹上了一层又一层厚厚的布,心里感觉好新鲜。一个“傲”字也就这样被一层一层的布裹进了尚店芝的人生。刚开始裹脚,尚店芝只觉得就要有好看的小脚了,哪知道后来,脚开始变得很疼,很疼,长长了的四个脚趾不得不被压在脚掌下面,有时候甚至会流血。关汉卿在《闺怨》中写道:“行一步叹息,两行愁泪脸边垂,一点雨问一行凄惶泪,一阵风对一阵长吁气。”即使这蚀骨的痛出乎尚店芝的意料,但她也没诗里说的那么娇弱,就算疼,也是忍着。她没有像其他小孩子一样痛了就哭,她只说:“不疼。”小小的眼睛就这样闪着坚定。妹妹比自己小5岁,记得妹妹在缠足时候的夜里,经常是痛到落泪,那时的尚店芝觉得,裹脚有啥熬不过去的,不就是疼嘛,在睡觉时听到妹妹哭有时候也会掐上妹妹一把,嗔怪妹妹吵到自己睡觉了。然后想着明天要怎么瞒过爸爸好跟侄女儿(按照辈分算的,年龄上跟当时的尚店芝应是相差不大)去爬树,上次爬树把脚都弄破了呢。不过就算脚弄破了,尚店芝量侄女还是爬不过自己,翻个身,就闭上眼睛睡了。“傲”字便也悄悄在它枕边安眠。

二、少时再见,始知原来生活艰

小时候的日子过得慢,一天仿佛能过上一个礼拜,但是那个时候的事啊,总归不过是爬树,抓石子,疯跑……一些杂事并不很仔细地存在尚店芝的记忆中。她跟“傲”这一字的故事也不过是爬树的时候摔一跤就自己爬起来,抓石子输了也不哭,疯跑被责骂全不在意……说起来总还是觉着美好的。但是后来的1932年,却有一件事记在尚店芝的记忆里很久很久,也是那年,“傲”字进入了尚店芝的意识里。

当时的尚店芝还只有12岁。那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比如“一·二八”抗战爆发,比如中华民族复兴社成立,比如中共定八月一日为建军节……但是这些尚店芝统统不知道,她只知道,那一年她亲眼看见妈妈被“马子”抢走了,就这样落下了她。后来的尚店芝说出这句话时无意识地减小了音量,接着便开始沉默。

早在民国时期,由于政治黑暗、经济落后、吏治腐败、军阀混战、天灾频生、民风强悍、西方势力的渗透以及日本的扶持和利用等混杂的原因,山东就一直是全国的重匪区,土匪被当地称为马子。在当时,马子会抢劫较为有钱的人家的亲属,靠收赎金获得金银财宝。

尚店芝就在院子里,眼睁睁地看着妈妈被掳走,反抗、挣扎、痛哭,但是谁也拦不住马子。从那时起,她就知道,哭,也是没有用的,妈妈也不会幸免于被抢走的灾难。从那时起,“傲”字便与她紧紧相依。在历史上,人民公社化运动之前,山东的农民种的土地都是可以进行买卖的。所以在母亲被抢之后,家里的50亩地被卖得只剩15亩了,她知道是为了赎回母亲。但是就算母亲回来了似乎也减缓不了尚店芝看到母亲被抓走当时的痛,她的童年蒙上了一层阴影,擦不掉,抹不去,她知道了要活下去,就要更加坚强,就得有一身傲骨。

三、青春熟知,更晓其实安稳难

尚店芝不知道,青春年少的她会因着不合时宜的天灾人祸与“傲”熟识。

1937年,带着一个衣橱和一个箱子,17岁的尚店芝出嫁了。没有花轿,没有鞭炮,甚至没有一分安定。那一年,中日全面开战。尚店芝不知道这些,她只知道新婚不久,她看到有一群人端着枪突然闯入村庄,看到飞机大炮突然出现在头顶的天空轰炸土地和房屋,看到机关枪突然就在村子里扫射。飞机‘咻咻’地投下炸弹,直直地炸到地上,那些绑腿(指日军在小腿上缠着布)的鬼子跑到村里来,说着听不懂的话,砸毁了村里的东西,杀死了村里的乡亲。那时她就呆呆地站着,不知所措。后来,98岁的尚店芝回忆这场景时,好像那飞机现在就正在她头顶抛炸弹,手指描着炸弹划过的弧线,嘴里不断蹦出拟声词。

那混乱的日子里,尚店芝看到妇女在做饭时茶壶被打中,那“嘭”的一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看到子弹一下子射中邻居的腹部,鲜红的血就汩汩地流出来,大家都慌了,也没有人能找到医生,大家就这样看着他一直到他死去。那时候,村里的消息总是蔓延地特别快,谁家为八路军藏过人,谁家为八路军养过孩子,不多久村里就都知道了。那些敢于和鬼子军对抗的人儿多勇敢啊,但是当时的尚店芝哪有闲情逸致为他们唱赞歌呢?日军的侵袭,让本就不算富裕的尚店芝家里更加困难了,家里人开始逃荒,开始去其他村找其他人家要饭,尚店芝自然也不例外,每天都在奔波,都在逃,吃了上顿没下顿。刚刚出嫁便是面临这些,尚店芝心里只觉得慌张极了,害怕极了。那段日子,定是让尚店芝感到痛苦万分的,所以,那段本该美好的新婚的记忆似乎也被有意识地抹去了。害怕触及,害怕想起。

社会动荡,百姓生活也就不安生。不知是哪一段时间,村东头住了一群兵,领头的兵平日闲散,下面的小兵就时常到村里抢村民的牲畜,隔三差五地就抓只鸡走。村民们哪里打得过这些当兵的壮小伙们,都害怕极了,生怕那些身强力壮的兵找上自己,所以被抢走了鸡也一声不吭,只呆呆地站在一旁。有一回,尚店芝看到邻居家的鸡被抢,便出声跟邻居说:“你打呀,你揍死他呀!”邻居吓得一动不动,哪里听得进去尚店芝的话。当那些小兵来抢尚店芝的鸡时,尚店芝可不会轻易妥协,她啊,抓着鸡愣是不放手,跟小兵对峙,尚店芝威胁小兵道:“你要是不撒手,我到村东头找你们的头儿去!”谁知小兵听了竟一下就放开了手,一句话也没说便灰溜溜地走了。此时的尚店芝已是习惯了“傲”在身旁,一身的不屈带给她的勇气让她敢于去挑战黑暗年代的难过。

尚店芝这个“傲气”的姑娘,也曾在混乱的时期“偷过嘴”呢(偷吃)。说不清是什么兵了,只是一群当兵的让尚店芝家给烙饼,那样贫穷的年代,烙出的饼也只能是给当兵的吃,尚店芝自己家里哪能吃上这么充足的饼。连夜烙了三摞饼,谁知第二天动乱起来,让尚店芝烙饼的那群兵跑走了,尚店芝知道这个消息后,兜上饼就也逃走了。找一个角落,趁着周围没人,大口大口地咬着饼,恨不得让食物撑破自己的嘴巴,吃着这些饼,她觉得啊,可能山珍海味也就这滋味了吧。

12岁定亲,18岁出门子,尚店芝的父母本以为自己女儿的婚姻会就此安稳一生吧。但是第一段婚姻却是无疾而终,她不愿与人提起,或是太痛,亦或是当真是不记得了。关于她的第一段婚姻,只听说嫁了个小地主,日子并不好过。对于改嫁,世俗?流言?尚店芝带着一个“傲”字,哪里会怕它们。带着一个女儿,30岁的尚店芝,在那老封建的年代里,改嫁了。在那之后的尚店芝,高高兴兴地为家里添了两个儿子,家里原有一儿二女,尚店芝就是有了六个孩子。她知道安稳不易,所以更是尽心照顾着这六个孩子,靠着年轻的劲头,一身的好手艺,还有满脑子的小聪明,让自己也算和和美美地过着小日子。

四、始终陪着,慢懂后来底气足

尚店芝的手巧是当时少见的。与“傲”相伴,也难怪能成就她那样不服输的强大的能力。

那时的女子,或许生来便注定要做得一手好针线活。现在我们脚上穿的鞋子都是直接去买的,但是在当时,村里的人们穿的都是手工缝制的布鞋,做鞋子之前都会测量好穿鞋人的脚的尺寸,画一个轮廓做模板,然后剪下来。这个模板,就叫做“鞋样子”。鞋样子可以说是整个鞋子的基础,鞋子做好了合不合脚、有没有型、好不好看,可都得看鞋样子剪得好不好。但是可不是谁都能剪出一个好看的鞋样子的,剪鞋样子也是一门极重要的手艺。如果村里有谁能剪出好的鞋样子来,大家都争着参观呢。尚店芝,就是那个会有人来参观鞋样子的手巧的姑娘。要是有人想让尚店芝帮忙剪鞋样子,尚店芝现场就能直接剪出一个。不止如此,跟村里人大多数妇女一样,尚店芝会纳鞋底,但是尚店芝总能做得比其他人更加独特。那时兴给当兵的人做鞋子,其他人家纳的鞋底也就是正常的一个底罢了,但尚店芝纳的鞋底啊,还多出了一个帮,这样做出来的鞋子就会更加耐穿。这样的创新,让尚店芝引以为豪了好久好久。

不知是天分极佳或是尚店芝学习能力强,有些手艺,她竟是一学就会。穿得一身合身的衣裳当真不算容易,那做一身衣裳便是更不容易了。在尚店芝尚未出嫁之前,她跟母亲学习了一些做衣服的技巧,在18岁出嫁后,只是去瞧着人家师傅教徒弟做衣服,渐渐地,制衣的手艺竟比那师傅正经教出来的徒弟还好。在30多岁时做小生意,炸丸子、做豆腐、烙煎饼样样都会,家常便饭自然是大家都会的,但是要做得能够出来做小生意的,手艺自然是没的说。尚店芝的三儿媳也是当时村里出了名的好手艺,后来进了门,瞧着婆婆的手艺,那也是赞不绝口。

手艺看了就会这样的技能一直到老了尚店芝都有。60岁的尚店芝去了城里,忙里偷闲去看那些个手艺人编篮筐,看着一条条细长的材料绕来绕去,弯弯绕绕地就编出了一个精巧的篮筐,这样的篮筐在当时用来装蔬菜水果粮食杂物都可以,而且特别耐用。尚店芝得空就在旁边就歪着头瞧着那些艺人编,不久竟也学会了。去了一趟城里,64岁的尚店芝不仅带回了高于普通农民的工资,更是带着一项新的手艺回到了东三冲。此后的尚店芝,又多了一门谋生的手段,一个篮筐卖3块钱,在现在看来可能不多,但在当时,编篮筐卖的钱可是尚店芝家里一笔可观的收入。

这样的手艺在她身上,说尚店芝“傲”,亦不无道理。

五、老来清楚,终明不过岁月静

一路走来与“傲”相守,时间越久,“傲”字越是钻进尚店芝的骨头里,年轻时精明,老来哪能糊涂了。

60岁该干嘛?刚刚退休,拿着几十年的积蓄,回到乡下老家,置办一处小屋,养些花花草草,或者养一只狗,每个月领着养老金和国家补助,在清爽的夏日傍晚,跟邻居一起跳跳广场舞?这些悠闲不在尚店芝60岁的记忆里,甚至没出现在她80岁的记忆里。60岁的尚店芝,进了临沂城里,领着每个月8块钱的薪水,给一户人家做保姆,去服侍一个老太太去了。“傲”字相随,去服侍老太太,尚店芝并不觉得低人一等,相反,她为能挣到工资感到自豪极了呢。

孩子们对尚店芝是孝顺地紧。谁叫她“一辈子爱人”呢。

年轻时候的尚店芝出落得十分标致,喜欢打扮的她耳朵上时常戴着一副长长的挂坠耳环。也会时常找找镜子为自己梳妆打扮一番。后来生了孩子,漂亮的挂坠耳环总在她洗衣服或者照顾孩子的时候让事情更加麻烦,她看了看孩子,挂坠耳环摘下后便不再戴上。后来生了三女儿的时候,村里开始吃大锅饭,大家都是统一到食堂吃饭,但是在那贫穷的58、59年,吃不饱是常有的事,食堂里的粥哪里算得上粥,不过是一小把米煮出的一大锅水。尚店芝趴着往锅里望,看到的都是倒影。那一大锅的水,倒映出饿得哇哇大哭的孩子,饿得走不动的丈夫,以及自己并不年轻的脸庞。每顿只有一个半个拳头大的窝窝头,尚店芝还是默默地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喂给孩子。后来的家电或是房子,只要孩子们需要,她便统统割舍。孩子们好,她便觉得好。

二儿子叫刘景亮,当了兵,也继承了母亲的一身傲骨,奖状一张一张地领回家。每次回家一定带上自己跟战友的合照,以免母亲思念。现在,在尚店芝的家里,那一所简单的瓦房,墙壁上还挂着一个早已爬满蜘蛛网的相框,里面重重叠叠的,都是二儿子的照片。三儿子叫刘景光,可是说是现如今最疼爱她的孩子了。三儿媳妇时不时就过来尚店芝家里坐着,为她准备一下饭菜,洗一些衣服,陪着聊聊天。生活起居都是三儿媳妇最了解。尚店芝最喜欢三儿媳妇,“她服侍我、待我好。”兴许是重男轻女,也兴许是尚店芝的女儿们都嫁的远,尚店芝没有说起过她的女儿们。而对于大儿媳妇,尚店芝只觉得她坏得很。人老了腿脚也就不方便了,尚店芝记得有一回自己坐在小板凳上,想要拿稍远处的东西,只得用拐杖勾过来,当时大儿媳妇就坐在旁边的沙发上,居然一动也不动,丝毫没有要帮忙的意思,真是没有眼力劲。尽管觉得大儿媳妇坏得很,然而尚店芝不常见她,再加上其他子孙都孝顺极了,心中也不常想起她,平日里心情还是十分畅快的。

80岁的尚店芝尚能爬树,身体很是不服老。跟比自己小十几岁的邻居一起养了一群兔子、一群鸡,连兔子窝和鸡窝也是自己动手搭的,有一回爬到兔子窝上还一不小心给摔了一跤。记得老人是最不经摔的,年龄增大,骨骼也变得更加脆弱,一个不小心就很容易骨折。但是尚店芝身体却足够强壮,运气也是足够好,张庄的医生天天来家里打针,再吃上一些药,也没有去大医院的必要,就这样不久便也好了。现在的尚店芝,身上是丝毫看不出有得病的痕迹。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尚店芝的住所是间老式的平房,虽不能说是砖瓦上无一点儿青苔这般,但尚店芝常常将它收拾得也算是整洁干净。尚店芝那极灵的鼻子是不允许自己家里有一丝异味的。儿子怕尚店芝出门去洗手间不方便,便在房间里置了一个马桶,尚店芝是没事就刷刷洗洗。尚店芝的家里,随风飘来的是院子里种着的丝瓜以及旁边随意生长的野草的味道,没有一丝让人难受的异味。这也难怪邻居来家里坐着一坐便是半天,竟还舍不得走了。尚店芝每次吃完饭也一定是要漱口的,仿佛一种仪式一般。夏日的山东炎热,虽说温度不高,却极让人发汗。逢夏日的晚上,尚店芝是一定要沐浴后才能入睡的。头顶着一个三叶风扇,现在这种风扇在城里已经算是少见了,凉凉的风缓缓吹来,睡着好不惬意。这样的风扇在堂屋也有一架,摇曳的风也吹过旁边挂着的圣母像。尚店芝是信基督的,家里一进门便挂着圣母的画像。村里信基督的村民很多都会来尚店芝家里一起做祷告。

尚店芝这一生,都是活得极明白的。从尚店芝记事以来,家里便开始用日历,一直到现如今的一百岁。尚店芝没有用手机,但是门口正对的墙上,便挂着一个时钟,用来计时,在椅子旁边,也挂着一本小小的日历,每日撕一页,即使100岁了,每日也记得清楚,从未乱过。每日6时晨起,7时便用完早膳,若是需要吃药,那饭前一个小时,也就是11时吃药,12时午膳,晚上6时或7时晚膳,日日如此。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尚店芝心里清楚得很,跟个明镜儿似的。

说起尚店芝,村里人都知道在那条小巷子里住着一位100岁的老妈妈,这个老妈妈活得可清楚了,不仅那热闹的赶集的日子她牢牢记着,村里每个月的免费体检、国家补助她也记得一清二楚。她知道是每个月28号领,知道每个月140,知道每半年又有2000……

看今日的尚店芝,只觉岁月喧嚣也打扰不到她的宁静。时不时地出门溜溜弯,跟邻居一块唠唠嗑,到了饭点便回家了自己用煤球烧一顿饭。吃过饭了,也能自己洗洗衣服,照料一下院子里错落着盘在架子上的丝瓜。然后回到屋里,安静地吹吹风扇,看着院子里铺满阳光或是落满雨水。

夏日的天气总是喜怒无常,眼见着万里无云变成大雨瓢泼。尚店芝小小的院子里积了水,雨水落下来密密麻麻地溅起小水花,煞是好看。屋里不知何时点起了钨丝灯,这边的尚店芝似乎很久没有说过这么许多的话了,屋里安静了下来,我脑子里想着如何告别,想着,她会不会想我们。良久,她倒是先开口了,说:“你们,要是想我了,就打电话给我孙女,让她跟我说……”看,她才不会承认她会想我们呢。

尚店芝跟“傲”的故事暂且就讲到这里,从少时到年老,我知道,他们的故事还会很长,很长。

尚店芝要强了一辈子,历经风雨未曾害怕,面对苦难从不畏惧。当问及对当代年轻人说的话时,她只是说:“给你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捎好!”她一身傲骨,也一腔柔情,惟愿身边人、天下人,都好。那些经历过真正的苦难的人,对于我们青年一代,可能不是希望我们成功、成名,他们最想看到的,其实不过是,我们都安好。

参考文献:[1]闫寒.民国时期山东匪患成因及危害研究[C].江苏师范大学,2017.

调查问卷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