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份《公益慈善基础设施扫描报告》发布
标签:
资讯  
我国首份《公益慈善基础设施扫描报告》发布
提要
《报告》由资助者圆桌论坛、南都基金会、敦和基金会联合出品,通过引入“基础设施”概念,期望激发从业者,特别是资助方思考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当前面临哪些紧迫需求,哪些举措或机构对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有类似基础设施的功能与价值,进而吸引更多资金投入于此。

11月25日下午,由敦和基金会和南都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会·公益慈善基础设施平行论坛”在线召开。

论坛上,资助者圆桌论坛副秘书长张帆发布了国内首份系统描述我国公益慈善基础设施的概貌、核心要素和实践案例的研究成果——《中国公益慈善基础设施扫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由资助者圆桌论坛、南都基金会、敦和基金会联合出品,通过引入“基础设施”概念,期望激发从业者,特别是资助方思考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当前面临哪些紧迫需求,哪些举措或机构对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有类似基础设施的功能与价值,进而吸引更多资金投入于此,同时协助已经投资于基础设施的资助方更好地制定自身策略,以及加强彼此间的协同合作。

 WechatIMG1230.jpeg

报告基于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现实发展需求,结合国际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研究中国公益慈善基础设施的思路框架,从促进资源要素,促进能力要素,以及促进资源与能力两要素良性互动的角度,梳理出18个共性需求点,并辅以具有启发性的中外实践案例。同时,为协助资助方更好地思考可为空间和可行路径,《报告》在分析基础设施的业务特点和财务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类型资助方多角度助力基础设施发展的方式。

01

建设和发展基础设施的目的是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公益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资源和能力两大核心要素的发展及其之间的良性互动,公益慈善基础设施就是回应促进单一要素发展和要素之间良性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共性需求的解决方案。这一定义包含三方面含义,第一,要看到建设公益慈善基础设施的长远目的是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进而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第二,公益慈善基础设施的切入点包括促进资源或能力单一要素的发展,或促进两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第三,公益慈善基础设施回应的是这一过程中的共性需求,解决方案具有公共品属性,因而在谁来投资方面存在很大挑战。提出这一分析思路,是希望强调建设和发展基础设施的目的是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关键是不断识别和回应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共性需求,而满足这些需求的具体功能或呈现形态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2.jpeg

公益慈善基础设施分析框架

02

在促进资源、能力要素发展,以及促进两要素良性互动等方面涌现出多种共性需求。

从上述三方面切入点入手,梳理了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当前面临的18个紧迫需求点(详见下图)。长久以来,促进单一要素发展,即为了增加资源或提升能力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需求,一直受到行业内普遍较高的重视,也出现了一批有针对性地回应不同需求的基础设施机构。然而,对于促进两个核心要素之间良性互动的理解和重视还有所不足。所谓良性互动,就是使得资源配置过程本身就能机制性地促进能力要素发展,也使得表现反馈过程本身就能机制性地促进资源要素发展。如果这种良性互动迟迟不能建立起来,反而还会阻碍或降低那些为促进单一要素发展所做工作的成效。相对而言,目前回应这部分需求的基础设施更为缺乏和薄弱。

 3.jpeg

公益慈善基础设施需求概览

03

投资公益慈善基础设施,既是有吸引力的战略选择,又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当。

从价值的角度,国内外的案例和经验都说明了强健的基础设施对于推动公益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长期来看,这些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实际上是在提升每一分公益慈善资金的成效。从责任的角度,诚然,政府、公益慈善基础设施机构等也都有其不可替代的角色和作用,但是相较于其他营利性行业,公益慈善事业中大量的基础设施很难自然发育出来,因此更需要资助方站到幕前,积极地承担起推动者的角色,并且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

04

不同类型的资助方都可以在符合使命战略的情况下找到切入点助力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很多全行业受益的基础设施需要以行业建设为战略的资助方勇担重任;其次,在我国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特别要重视以区域为单位的策略,在这方面区域型资助方大有可为;此外,随着我国公益慈善行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些例如教育、环保、扶贫等具体社会议题的垂直领域,其中亦有不少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对此议题型资助方责无旁贷。

4.jpeg

不同类型资助方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策略

 


调查问卷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