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保护,社会组织在行动
标签:
资讯  
海洋保护,社会组织在行动
提要
面对海洋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的现状,除政府加强海洋保护外,越来越多的民间社会组织也加入到保护队伍中来。他们通过湿地保护、捡拾垃圾、青少年海洋文化教育等不同方式开展海洋保护行动。

今天是第十三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四个“全国海洋宣传日”,自然资源部明确今年的主题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近些年来,海洋保护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面对海洋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的现状,除政府加强海洋保护外,越来越多的民间社会组织也加入到保护队伍中来。他们通过湿地保护、捡拾垃圾、青少年海洋文化教育等不同方式开展海洋保护行动。

守护蔚蓝海岸线

6月8日上午,一场名为“守护蔚蓝之光”公益净滩挑战的活动相继在海口、青岛、深圳、宁波、大连等五个城市展开,一群群身着蓝色上衣的青年志愿者涌上海滩,开始搜寻海滩上的各种垃圾,并进行分类回收。

据介绍,“守护蔚蓝之光”是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下称“蓝丝带”)携手企业联合发起的一项围绕海洋生态保护、海洋垃圾治理、海洋科学教育等多维度开展的海洋保护系列公益活动。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海洋生态,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海洋。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是一家长期从事海洋保护的民间公益组织,成立于2007年6月,从洁净滩涂、环保宣传到专项调研,“蓝丝带”致力于海洋环保宣教。每逢节假日,在各大海湾景区,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身着蓝色上衣的志愿者们在沿着海滩捡拾垃圾,宣传海洋环保理念。

14年的时间里,“蓝丝带”组织了1000余次海洋环保活动,实施近10个海洋保护项目,向上千万的公众传播了海洋环保理念。

与“蓝丝带”同年成立的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下称“仁渡海洋”)是一家致力于海洋垃圾清理、监测与研究的机构。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了“爱我生命之源”、“守护海岸线”等核心公益项目,成为专注于海洋垃圾议题的民间社会组织。

据机构负责人刘永龙介绍,“守护海岸线”是通过统计调查海滩垃圾的种类、数量和来源,预测垃圾数量及种类的变化趋势,提升公众对海洋垃圾问题的认识以及利用收集的数据信息,促使个人、地方和国家采取积极的态度减少海洋垃圾,保护海洋环境。

目前,仁渡海洋已联合了72个伙伴,在全国54个城市建设了监测点。还创新性地与企业合作,让企业认领海岸垃圾监测点,调动企业的员工和客户参与监测,共同为蓝色海洋贡献力量。

除了“蓝丝带”“仁渡海洋”等有代表性的社会组织,还有很多民间海洋公益组织,他们把目光聚焦在红树林保护、湿地保护、珊瑚保育等海洋环保领域的方方面面,作为重要社会力量,一直活跃在第一线,为保护海洋鼓与呼。

让青少年了解海洋之美

除了进行海洋保护,还有很多社会组织通过普及海洋知识,传播海洋文化,让孩子们对海洋和海洋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让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在青少年心灵里生根、发芽。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海洋之美”就是这样一家公益机构。该机构自主开发、制作、拍摄完成了我国第一个以水下VR视频为内容的海洋教育多媒体课件,用VR技术让青少年和儿童遨游海底世界,在探索瑰丽而神秘的海洋的同时,从小培养他们对海洋珍贵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海洋之美”公益项目发起人李天峻博士是资深潜水专家,在20多年的潜水经历中,他目睹了气候变迁是如何冲击海洋环境和珊瑚礁的,因此决定通过行动来提高民众尤其是中小学生对海洋保护的认识。

李天峻博士表示,“海洋之美”公益项目多媒体课件现已制作完成三期。今年5月24日,项目组在浙江嘉兴组织举行了“海洋之美-致公在行动”暨“美好世界”青少年儿童环保教育项目示范课活动,受到当地师生的欢迎。

为切实保护幼鱼资源,促进海洋渔业资源恢复和可持续利用,由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和深圳市为蓝低碳发展促进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主办的系列“守护幼鱼”主题公益宣教活动,自今年4月1日起就在全国多个沿海省份陆续拉开帷幕。

据介绍,“守护幼鱼”主题公益宣教活动通过课堂讲座、自然教育等多个活动面向孩子进行海洋保护知识的传播,让孩子们认识到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在线上开展以科普短视频、科普文章及倡议书签署等在线宣传方式进行更大范围地传播。

全国较早成立的省级湿地保护组织广东省湿地保护协会是也通过教材编写、政府合作、导师团队这样的方式,将环保知识带入课堂,通过课外教育的方式影响学生,结合教育学,达到对环保知识的传播。

海洋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的健康对维系地球的健康至关重要,与我们每一个人也息息相关。“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打造可持续海洋生态环境作出了重要部署,要求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我们保护海洋,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

调查问卷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