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空气:用常识对抗污染
标签:
观察 社会企业 北京社企  
 聪明空气:用常识对抗污染
提要
聪明空气已在60余个国家和地区售出超11万台空气净化器,在20余个国家举办了800场以上的环保沙龙,超3万人面对面地获得空气污染知识,科普文章阅读量超1600万。该公司成为了中国大陆第11家共益企业,并于2019年成为北京市首批认证的社会企业之一。

能覆盖15平方米的空气净化器,售价是179元,太便宜了,靠谱吗?

接受采访时,聪明空气(Smart Air)联合创始人、COO郭娅在会议室席地而坐,她的身边环绕着公司所有空气净化器产品,价格便宜且性能优越。这些产品的背后,有一个长达8年的探索故事。

自2014年成立至今,除了提供产品,聪明空气还通过线上线下渠道为公众提供科普知识服务,其使命并非追逐利润,而是帮助人们抵抗空气污染。

目前,该公司已在60余个国家和地区售出超11万台空气净化器,在20余个国家举办了800场以上的环保沙龙,超3万人面对面地获得空气污染知识,科普文章阅读量超1600万。该公司成为了中国大陆第11家共益企业,并于2019年成为北京市首批认证的社会企业之一。

用8年时间“改变了人们呼吸空气的方式”,平稳发展之余,聪明空气也正在寻求更可持续的道路。


清洁空气不是奢侈品

面对雾霾,很多人会购买昂贵的空气净化器,也有人会困惑:网传的“风扇+过滤网”空气净化方案是否真的靠谱?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肯定的——有人不仅试验成功,还将这一套装置发展成了物美价廉的产品。

2013年1月,雾霾袭击北京。在中国做研究的美国博士生Thomas Talhelm生病,咳嗽了1个月也不见好。他认为这不是感冒的后遗症,而是空气污染带来的。

Thomas的疑问是:“市面上的空气净化器为什么如此价高?”经过一番研究,他发现大部分净化器真正起作用的都是内部的HEPA滤网,“也就是家用吸尘器里的那个过滤装置,用一个风扇让空气从滤网过滤出去。”他决定自己DIY一个净化器试试效果,于是在网上购买了一个HEPA滤网,找到了一台最合适的风扇,将滤网绑在风扇上。

通过激光粒子计数器进行测试的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这套装置与市面上出售的昂贵净化器效果一样。

Thomas把测试结果发布在博客上,引起了人们和媒体的关注。经媒体报道后,北京能源网络提出为他举办DIY空气净化器活动,让更多人用上物美价廉的DIY空气净化器。举办过几次DIY活动之后,他与朋友郭娅和Gus合作,在2013年9月创办了“聪明空气”网站,为大家提供尺寸合适的DIY净化器风扇和HEPA滤网。

这套装置一直卖到现在。在聪明空气(Smart Air)的淘宝店铺里,名为DIY1.1空气净化器的“风扇+滤网”组合,售价为228元,其性能被描述为“足以清洁15平方米的房间”。

这家企业当然也有“长得像”空气净化器的产品,但大多是近几年开发出来的,类型只有五六种,虽然适用面积不等,但原理都一样。例如,适用面积为80-130平米的FFU空气净化器,被公司称为“大胖”,其在淘宝店铺上的标价约2200元,这已经是最贵的产品了。最便宜的是新上市的QT3,外观小巧,售价约为180元,适用面积为0-15平方米。

有媒体评论:“这个廉价的创新引发了那些正在每天跟严重空气污染战斗的人们的想象力。”

“有一次我带产品去参加一个展览,一位业内人士说:‘你们这么干,行业的人恨死你们了。’”接受记者采访时,郭娅笑着说,“但我们想的是,让更多人花更少的钱,就能用上空气净化器,呼吸上洁净健康的空气。”

WorkShop @ SH_59.jpg


从不分红的公司

DIY装置销售业务带来了机构化的挑战。2014年,Smart Air-聪明空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诞生了。

这是一家在当时怎么看怎么让人觉得“奇怪”的公司。它开展公益活动,却不靠捐赠运行;它通过商业盈利,却不以追逐利润为使命,而是致力于帮助更多人抵抗空气污染的危害。这不仅体现在几乎人人可以负担的价格上,还体现在利润分配上——迄今,这家企业的股东从未有过分红。

如果只是售卖空气净化器,那样就与一般的商业公司没什么区别了。聪明空气的业务始于创始人分享的博客文章以及DIY演示活动,在后来则发展成为通过平价产品、数据公开和环保教育帮助人们抵抗空气污染的模式,通过提供性价比高的净化器和开展社会环保教育达成使命。

自媒体科普文章、线下沙龙是“吸粉”的主要方式。团队在各个自媒体平台上发布系列文章,以2019年为例,发布了157篇科普文章/视频/知识问答,触达超86000人次。这些文章与日常生活场景贴近,多以数据论证。例如,《测试:关着门窗开空气净化器,人会缺氧?》通过在34.5平方米办公室进行密闭测试,发现氧气水平几乎没有变化;又如,《N95和KN95的口罩有什么区别?》通过图表数据比对的方式,清晰地呈现出两者的差别。近年,聪明空气发布的内容还增加了短视频等社交媒体渠道,浅显易懂。

作为一位活跃的业余足球运动员,外籍体育教师C先生在踢球时感受到了恶劣空气质量的影响。他喜欢阅读Smart Air的文章,他说:“它以一种非常简单、清晰、易于沟通和获取的方式进行科普教育,帮助我随时了解最新情况并继续学习。”

线下的公益科普沙龙也是重点。一般在咖啡馆空间、公益机构办公室、社区图书馆、大学等地方以低成本的方式运行,2019年,聪明空气举办了73场沙龙,覆盖超3600人次,通过面对面的接触,让更多人成为知识和产品的双重受益者。当年,公司共销售空气净化器2924台,在供应链方面选择与两家环保供应商合作。

成都沙龙ikea.jpeg

我们是一家社会企业

第三方评估报告指出,聪明空气的社会价值成果体现在5个方面:空气污染及防护知识水平上升、空气污染防护意识提升、因防护行动而改善健康状况、降低用户获取干净空气的成本、降低生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通过社会投资回报工具分析,如将其产生的社会价值进行货币化测算,2019年,该企业在中国大陆地区为其公益使命投入3,241,368元,创造了等值人民币5,780,380元的社会价值和环境效益。也就是说,每投入1元,即为社会和环境带来1.78元的效益。

2018年,聪明空气通过认证成为B-CORP企业(共益企业)。B-CORP企业是利用商业力量来建立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经济的企业。它的认证涉及社会和环境绩效、透明度和问责制等方面,要求非常苛刻。当年,全球130个行业和60个国家共有2500余家B-CORP企业,中国有11家,正在“为了人们更好的生活而做生意。”

“认证过程非常顺利。”郭娅说,“我们没有为了适应认证去刻意改变什么。”

2013年,在DIY活动中,郭娅曾听到有人说:“你们是一家社会企业。”当时,她对“社会企业”并不了解,而她更不知道的是,彼时北京市已经注意到了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前景,将社会企业写入“十二五”社会建设规划中。2018年,北京市启动了社会企业认证的推动工作。

聪明空气于2019年成为北京市首批认证的社会企业之一。该认证体系由政府推动,共有9个要素:使命任务、注册信息、信用状况、经营管理、社会参与、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性及行业影响。

“这意味着聪明空气长期以来坚持的运营模式——把社会、环境、员工等利益放在经济利益之前,获得了第三方的支持和认可。我们相信,商业力量可以用来建立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社会。”郭娅说。

WorkShop @ SH_82.jpg

追寻可持续

尽管聪明空气的社会价值也被越来越多地认可,但企业发展得很是缓慢。从2014年售出第一台空气净化装置至今,公司仍然身处小企业行列。2020年,其营业额为800余万元,而其纯利润不到15%,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团队全职员工仅有8人。

“我们把100%的利润投入到创造更多干净的空气方面。”郭娅说,其中,60%的利润被投放到知识分享和教育上,20%的利润被用于科学测试,用实验回答大家生活中碰到的空气质量问题;另外的20%则被用于让聪明空气走向世界,“把社会企业运营模式、高效平价的空气净化器、成熟的教育内容带给那里的呼吸者。”

郭娅并不反对将这种模式称为“粉丝经济”,但她强调:“我们并不是以此为目的,而是为了科普。”在没有钱打广告的情况下,公司靠着“拱卒”般的速度打开市场——通过测算发现,文章每5000次阅读只能转化2-3名国内用户;线下沙龙参与人数有限,转化为用户则更少。

这些年,公司不是没有扩大市场的机会,但为了捍卫使命,拒绝了加工厂“加一个紫外线杀菌功能涨价几百元”的提议,也拒绝了“产品加价100元”的投资人诉求。尽管其第一台DIY净化器降低了净化空气10倍的成本,曾被行业人士攻击,但它一直保持平价,至今活得很健康。

某种程度上,这一发展模式也是另类的“保护”——走社会企业的路径为企业创造了与大品牌不同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避免被后者冲击和吞噬。

截至目前,聪明空气80%的业务来自国际市场。目前在印度、蒙古、菲律宾、印尼、孟加拉、越南、新加坡、英国设有分公司,沙龙讲座走进了20多个国家。疫情发生之后,Smart Air空气净化器登陆了美国和欧洲。从近几年的发展态势来看,公司的国内外业务都在平稳增长,但严苛的成本控制和微薄的销售利润让公司在薪资待遇、扩大科普服务方面提升缓慢。

“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左右时,我们可能才会觉得不那么捉襟见肘。”郭娅预估。

提升增量确实是聪明空气下一步规划的诉求。除继续提供原有服务,公司将尝试拓展产品范围,例如净水器、安全食物等;同时,在国内市场,公司将下沉到二三线城市开展健康方式教育,例如,计划在成都这个社会企业的“高地”开展50场公益科普沙龙。

目前,公司正在与风马公益合作,为白血病儿童提供空气净化设备;与绘世图书馆合作,为儿童图书馆提供净化器设备。通过这些动作,让产品和服务更多地惠及儿童等群体。

郭娅说:“我们不着急。我们创业之初就不追求利润有多大,而是想做一些实在的事情。”


调查问卷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