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公益节看公益生态的“湖北模式”
标签:
观察  
从数字公益节看公益生态的“湖北模式”
提要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这次带来的不只是2000万元配捐资金,还有1500万元广告金和500万元企业公益激励等方面的资源支持,以及一整套涵盖数字工具能力、技术产品等资源在内的支持计划,助力当地公益伙伴能力成长和数字化公益生态建设。

5月20日-5月22日,荆楚大地迎来“首届湖北数字公益节”。来自全省各地的500多个公益项目上线亮相,在为期3天的活动期里,每天10点起,爱心网友均可通过腾讯公益小程序进行捐赠和参与行为公益,获得随机配捐。

这是继“乡村振兴·重庆专场”之后,腾讯公益支持的又一场地域公益嘉年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这次带来的不只是2000万元配捐资金,还有1500万元广告金和500万元企业公益激励等方面的资源支持,以及一整套涵盖数字工具能力、技术产品等资源在内的支持计划,助力当地公益伙伴能力成长和数字化公益生态建设。

“我们希望能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区域特色,在各地政府的指导下,创新衍生出多时、多地、多场景、多主题的公益日,协助地方行政组织,举办地域公益嘉年华活动,让公益文化普及更下沉、更亲民、更低门槛、更接地气、更强参与。”在谈及举办地域公益嘉年华活动的目的时,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葛燄如此表示。

此前腾讯提出“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系列地域公益嘉年华也是腾讯公益落实这一战略,推动地域公益生态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一、后疫情时代的湖北公益生态特点

谈到为什么在湖北举办数字公益节,就不能不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与湖北的渊源。

时光回溯到三年多前。2020年初,突入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从上线“驰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专题到设立15亿元战“疫”基金,从联合其他组织开展“抗疫巾帼英雄慰问行动”“中国感染新冠肺炎医务人员康复关怀行动”“春暖行动”公益活动,到在武汉方舱医院举办2020年“99公益日”启动仪式,再到2021年投入5000万元实施“五社联动”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与湖北和武汉结下了深厚情谊。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这次支持“首届湖北公益数字节”,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再度注入资金和技术资源支持湖北公益生态建设,推动湖北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这是对情谊的再度延续,也是对湖北公益生态的现实关照。

首先,慈善基础设施建设有进步,但还需进一步完善。公益慈善基础设施是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底层支撑。武汉科技大学教授、湖北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李莉表示,2020年疫情之后,湖北的慈善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网络性组织、相关的研究中心,还是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社区基金会等,在湖北都有一定的发展。

李莉老师举例说,他们机构搭建的中部基金会论坛网络,近两年来已经组织了近10期活动,推动基金会为行业生态构建提供方案。她认为,“基金会是慈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头部机构,资源最丰富。慈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更多的基金会参与和支持。”

其次,在议题设置上,社会组织主要围绕社区治理和社区建设、乡村振兴、教育文化以及创新创业上,这主要是由政策的引导和社会组织自身的特性决定的。但在乡村振兴、青少年成长等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第三,在社会组织多样性上,各类社会组织都有,但地区民间公益力量表现很活跃。李莉老师表示,疫情之后,湖北的很多县域组织,像义工联、志愿者团队等机构活力都很强,除了在基层开展服务外,还会走出来,与地市州等进行联动。但是服务要做出更好的成果,还需要资金支持和能力提升。

荆门市益动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荆门市义工联副会长王丽莉也表示,“湖北很多地方的志愿服务做得风声水起,有很好的筹款基础。但他们需要的能力培训,或者给到他们一种模式,让他们发展得更好。这对公益生态的建设是有实质性帮助的。”

第四,湖北本地基金会发展需加强,对公益生态的支持需更充足。疫情之后,在整合外部资源上,湖北公益表现比较突出。比如说,从支持抗疫到2021年投入“五社联动”社会治理,再到此次数字公益节,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会对湖北一直有持续的资源投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也在做中部基金会发展论坛的打造;还有南都公益基金会在湖北开展的“公能计划”,壹基金在灾害救助、儿童发展等议题领域为省内民间公益组织提供支持,等等。

但对于区域公益生态构建来说,仅靠外部资源显然是行不通的,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关键还是要靠本地资源发挥“根”的作用。

第五,湖北不同公益主体的横向连结需加强,互动还需要更充分。这是会对区域公益生态发展有影响。王丽莉就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数字公益节能把不同的社会组织联动起来。”

最后,公众对公益慈善的认知不足。人人公益是我们期待的目标,每个人哪怕再微小的善意,都有照亮世界的可能。但在李莉老师看来,目前公众对社会组织的项目、筹资等回应度还不太高,而且在对公益慈善事业的认知也很不足,需要社会组织需要提升动员能力,加强宣传和倡导。

荆门市益动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荆门市义工联副会长王丽莉也表示,由于公众认知较差,所以很多公益项目的筹款很多还停留在熟人和朋友圈的瓶颈中,并没有通过倡导和传播,把更大范围的公众纳入进来。

二、一套社会动员的“组合拳”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如果支持湖北地域公益生态建设,就必须进行多元化、立体化的支持,而不仅仅是给钱就行。

或许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这次对首届湖北公益数字节的支持,从过往资金配捐,就升级为配捐+传播广告金+企业公益激励并举,在能力建设方面,还将提供线上线下数字化公益相关的学习培训机会,并开启新一年的“千百计划”申请。

同时,将针对捐赠人的触达与服务,腾讯公益将尝试新的技术产品,让公益伙伴能更好地长期持续运营公益项目,推动“输血式公益”向“造血式公益”转型。

此次活动还进行了上下联动、横向连结,由省民政厅、共青团湖北省委、省红十字会作指导,由湖北省慈善总会、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湖北省红十字基金会三大基金会联合主办,有多家社会组织的510多个公益项目参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腾讯科技(武汉)有限公司、长江云公益提供特别支持。这样一场慈善公益组织、爱心企业、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等共同参与联动的活动,为不同公益主体的横向连结探索了一条路径。

“它是属于湖北人的公益嘉年华。我们秉承开放与连接的方向,提供资金,资源,技术来连接各方,培育当地的公益慈善文化,把这个模式走向开放,争取能够让地域自主运营起来,这个是我们的目标。”腾讯公益平台负责人刘琴在谈及地域场的最终目标时如此表示。

但是,数字公益节能否取得良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与活动主办方的社会动员能力。为此,除了传统的配捐模式外,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策划了一系列颇有吸引力的活动,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首先,支持多家省属公益组织联合主办。构建区域公益生态是政府、企业、公益组织、媒体和公众共同的责任,所以如何更好地动员各方的参与就显得非常重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从一开始就秉持开放容纳的心态,让不同的公益组织尤其是头部基金会“手握在一起”,无疑为数字公益节开了个好头。

其次,动员60所院校学生参与活动。关注和引导青年就是增强组织活力、积蓄组织发展后劲,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社会组织的共识。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谁赢得了年轻人,谁就拥有了未来。”公益筹款就是筹人,关注公益的年轻人越多,就离人人公益的愿景就越近。

再次,潜江的网友捐步还有机会品尝到潜江小龙虾,麻城的网友则可能获得水饺券。这既抓住人们的心理,促进用户参与,同时也结合地域特色,让参与者觉得亲切好玩。把“一块走”和“爱心券”做组合,显然,简单、有趣、有用,这样才会让公众感觉值得转发分享,既让公众了解和支持了公益项目,扩大公益项目的传播,增强了爱心捐赠者的互动感,也在品尝美味小龙虾的同时支持了乡村振兴,可谓是一举多得。

与这种因地制宜的举措异曲同工的是,湖北省慈善总会的“幸福家园”项目,它也加入了此次公益节,项目以2.7万多个行政村和社区为基础,通过建立村社互助基金的形式,为公益类项目匹配更精准的资源和服务,做到真正的地域特色。

第四,结合建团百年的节点,腾讯公益还联动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关爱青年人成长。作为湖北省数字公益节参与项目之一,“‘希望工程一对一助学’项目”呼吁大家关注孩子教育,1000块钱就可以为困难学生提供一学年的学费和生活补助,该项目通过30余年的努力,已帮助54万余人次的学生继续学业。

第五,关注社会救援和生命健康,推动湖北AED等身边救援设备普及。AED是救命神器,但我国AED的普及率还很低,媒体调查发现,公众对AED的认知水平不高,不会使用、不敢使用的情况普遍存在。

设备配置不足、急救知识普及度不高等因素,都是推广AED所面临的障碍。湖北省红十字基金会“心脏骤停救在身边”项目参与此次公益节,致于抓住“黄金四分钟”,推动社会救援和生命健康,助力织就更完善急救网,这也必然会得到更多社会公众的关注,毕竟,没有人会拒绝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

数字公益节同时也是一次非常好的社会化传播,“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虽然不指望通过一次活动就能把大家联动起来,或者社会组织的能力有多大提高,但对湖北公益生态的建设是一次很好的推动,也是对公众对公益慈善认知的教育。”王丽莉说。

可以说,这一套组合拳对腾讯公益举办地域公益嘉年华而言,是一次有益的创新探索,体现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在支持地域生态发展中行为公益的深度、广度和温度,为完善当地社会动员机制、促进当地公益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其他地区在公益生态建设中积累了经验。

三、应该注意的问题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打出的“组合拳”体现了公益对于助力社会发展的创新力量,但公益同样是有限度的,如果有些事情不注意,否则再美好的愿景、再周密的部署也可能出现不完美。

第一,“首届湖北数字公益节”期间,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提供了2000万元配捐资金,还有1500万元广告金和500万元企业公益激励等方面的资源支持。

我们知道,配捐的目的是想通过让公益项目的筹款金额翻倍、让爱心放大,从而鼓励更多人参与公益。但马太效应告诉我们,资源总是被掌握资源的人吸引,而资源匮乏的人则更难获得。

这虽然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如何创新方式方法,尽量避免落入“以筹款能力论英雄”的的窠臼,确实是需要主办方在活动期间需要考虑的。

当然,我们也得承认,马太效应的确很难消除,因为只要允许有竞争存在,资源还是会向那些筹款能力强的机构集中。而且,从另一方面说,如果那些获得配捐资金更多的机构,能够有效执行项目,也有更好的成果,那则是我们乐于看到的。

所以,鼓励更多人参与公益是配捐的目的,但不是配捐的根本目的,最终应该指向的是“成果”。德鲁克说,非营利组织是为成果而存在的,而且体现在外部。1500万元广告金和500万元企业公益激励也是如此,筹再多的钱,如果不重视项目的设计及执行,受助人没有得到切实的改变,那就本末倒置了。

第二,为社会组织提供涵盖数字工具能力、技术产品等资源在内的支持计划,也是此次腾讯支持“首届湖北数字公益节”的内容之一,但要让支持计划真正发挥作用,笔者认为有两点是需要注意的:

首先,不同社会组织的能力是有差异性的,对相应的资源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把培训搞成“满堂灌”,那社会组织可能就触动不大。李莉老师建议,资源支持体系一定是分类别的和分层次的,也就是说,要有针对性,准确性,“因材施教”,有非常清晰的规划。

另外,要对支持计划的成果有标准有评估有监督。培训学习可能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社会组织在学了之后给机构带来什么变化。所以,数字工具能力、技术产品等培训的整体安排、课程内容以及师资是怎样的?社会组织到底能掌握哪些技能?社会组织在培训之后的改变评估由谁来执行?等等,这都需要一套精细化的培训体系。否则,可能钱花了不少,但效果却大打折扣,数字公益节结束后,还是老样子。

第三,既然是“数字公益节”,那就应该能让社会组织真正获得“数字化”成果,即对内能够沉淀可复用的核心数据资产;对外可以提供高效率、低成本服务。这也是数字化的两个核心概念。“只有这样,才能渗透到公益深层。否则,那就还是停留在‘+互联网’层面,甚至连‘互联网+’都称不上。”乐仁乐助社会创新机构联合创始人魏晨表示。

一定意义上说,公益也是一种“可能性艺术”。作为一次有益的探索,公益数字节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有可能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带来强大的技术赋能,提升社会组织的专业度,最终在科技向善的引领下,实现可持续的社会价值创新,整个公益行业的发展质量也因此得到提升。但如何将“可能性”变为现实,那就取决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与主办方在数字化赋能上所做的顶层设计以及具体的执行了。

总之,公益生态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过程,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基金会能够关注并支持公益生态建设,当然,需要关注和支持的不只是湖北,更多的地方公益生态还处于“洼地”。

作者:马广志

 

 


调查问卷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