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球国手曾巧真:20年商海浮沉,从做“生意”到干“事业”
标签:
公益人物  
手球国手曾巧真:20年商海浮沉,从做“生意”到干“事业”
提要
如今的曾老师,又重新拾起自己心中不灭的手球梦,从幼儿手球的体育教育与推广普及抓起,致力于助推中国手球事业的发展,让中国的孩子们赢在起跑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能见证巧真老师让“百万儿童爱上手球”的心愿,照进现实!

一场“梦碎汉城世界杯”的败仗,让22岁的曾巧真如迎头棒喝。在自己最爱的手球项目上败北,击垮了这位骄傲的国家队选手的心。1992年,抱着未能拿到奥运会入场券的遗恨,曾在亚运会夺得银牌的手球国手曾巧真,负气般选择主动退役,一夜之间,从体育界“销声匿迹”。

“虽然说,我爱手球,我很想为国争光,但我也恨呀!这个‘恨’,当时是恨到家了,恨到骨子里了!当时是一点儿也不想再碰跟手球、跟体育有关联的东西了!”三十年如一日,当回忆起这份曾经“爱恨交织”的心情时,这位叱咤商界的女老板,声音几度颤栗。

“所以我回到老家,受父母影响,我就开始创业,啥都做,反正一开始,就是不想跟体育沾边。当然,现在回头看,那是做生意,那不是创业。”

退役不褪色,征战“生意场”

初入社会闯荡,曾老师便初露锋芒。退役后回到家乡不知道做什么,一开始,她遵循父母经销商的路子,租了间店铺卖牛奶,小试牛刀8个月,便给自己赚了一辆摩托车,还把自己摇身一变,成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稀缺的万元户。

发现自己赚钱有几把刷子后,曾老师开始不满足于小打小闹,她先后到旅行社等成熟大型的企业去学习运营和管理,待积攒到足够多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后,她又开启了就业之后的再创业,自己开起了餐馆。生意红火的时候,餐饮一度扩张、开到了全城4家连锁店。

进入千禧年,曾老师再次拓宽了自己的商业版图,开了商超,同步做起了培训……忙得不亦乐乎。连自己的家人都开她玩笑,“巧真要是一年不跑几趟工商、搞几个牌照,那都不叫曾巧真了!”

兜兜转转,做了17年之久的生意,转眼进入到“四十而知天命”的年纪,曾老师却陷入了迷茫。“我不知道我赚钱是干吗?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42岁的曾老师,没有等来下一个商业的风口,但却遇到了一位租房客太太,开启了她人生从做“生意”转变到干“事业”的转折点。

“做生意”到“干事业”,续写“个人传奇”

“我当时房子租给了一位中国台湾地区大学的中年教授,老教授说房子要退租了,要搬去美国。她的孩子当时考到了麻省理工,他们夫妻也随着过去。我问那你们怎么生活呀,她说她和她先生两个自创了咨询的品牌,是自己的事业,换地儿会依然继续做下去……那段时间,我很迷茫,跟她交流了很多很多。我觉得我之所以迷茫,还是因为我没能找到能让我觉得可以为之奋斗、倾注我的热情、奉献我一生的事业。”

被房客点醒了“事业之心”的曾巧真,百转千回,还是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

“可能很多人都以为我创业的初衷,就是因为我孩子在小升初的军训中晕倒了,其实我早就有自己的公司、连续创业了,对吧。当然,这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个契机,让当时的我意识到,咱们孩子的身体素质太差啦,归根结底,还是整个社会层面都不够重视青少年的体育教育呀!”

“体育对国民健康、对孩子的健康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呀!怎么能搞得这么弱呢?!想想我当年在东莞这个地方,为了打小的能当体育明星的梦想,可是求着当时在我们中学当教练的广州体院的梁老师,让他实习期满回广州、帮我去他们隔壁的省体校推荐我呢!

曾老师因为这个发生在自家孩子身上的小小“意外”,被打开了任督二脉。那个曾经因为被击碎了奥运梦而心怀对体育的“懊恨”的她,把内心蒙尘的体育之魂,重新释放了出来,哪怕体育在当时没那么被重视,哪怕“体育是数学老师教的”这样的事儿每个学校都有,她也依然决定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想要在手球教育与普及的这条路上,创造更多的价值。

人生下半场就此开局,青少年手球教育的蓝本,在她坚定的执行中,徐徐展开。

谈到为什么会选择“手球项目”去做体育教育的普及与推广,曾老师说,“这其实有多方面的因素在。首先,当然离不开我本人的热爱和擅长。手球有它的魅力,我就是被它吸引并爱上的。而且,从我第一天被选入国家队,我就梦想过有一天我能当教练,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手球运动员,虽然现在手球还没有发展起来,但我希望尽我所能,让手球项目在全国推行起来。其次,手球确实有它的优势,我们国内目前普遍是‘三大球、三小球’嘛,手球比“三小球”规则简单、比“三大球”又轻巧灵活,又不像跳绳那样比较缺乏互动和对抗性,它是组队对战的,更容易培养团队精神和互助协作能力,作为一个能让孩子快速就爱上的运动,手球能够帮助孩子在很小的年龄段,即3-6岁的运动启蒙阶段,就培养起好的运动习惯,所以未来普及的空间很大。第三呢,我们从商业的角度讲,手球在全国的体育市场覆盖面来讲都是空白的,一片蓝海不去闯,干嘛要去往红海的什么篮球、足球去扎堆呢?在蓝海创业,虽然很多东西都要靠自己摸索,没有套路和捷径可走,但也意味着有话语权、有制定规则的权力呀!而且竞争小、推广速度预期也会更快嘛!

如果说前面2点还是在讲情怀、谈理想,那么曾老师提及的第三点,则无疑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成功企业家在商业运作上的思路和经验。“还有你看我为什么都是在跟幼儿园做合作推广呀?一方面,是因为要进到中小学需要教育部门发文去推,学校才会引进,那这个流程和周期就可能会很慢,也不容易突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适合幼儿园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其实非常少,首要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嘛,手球它就很轻巧,幼儿园小朋友都可以上手,另外要求规则简单、小朋友们好理解,手球就是很容易快速上手的一种体育运动,而且室内户外都可以开展,因为是多人参与的体育运动,还可以家长和小朋友一起玩,增进亲子关系。过去几年的事实也证明,我们去幼儿园推广手球,是非常顺利和受欢迎的。”

创业多艰,更古不变。但商海沉浮多年的曾老师,却有着乐观的、不服输的体育精神,坚定地选择迎难而上。“在我眼里,哪有做不成的嘛?我问你‘能成不?’,你不要告诉我这‘不行’,那‘不行’,你告诉我‘我哪方面还没做到位’,我把它做到位不就行了嘛!”

致力让“更多儿童感受手球魅力”

 

“不断做到位”的路上,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手球、让更多各个城市的代理人愿意加盟进来,曾老师以“面向全国的幼儿园去做公益普及”为破局点,打出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组合拳”:“你告诉我没有手球,那我提供给你工具包,球、球门一套都给你配好,不要钱;你告诉我你没有专业的老师,我给你来培养,你送过来的幼师,我给你培养好、通过认证,能持证上岗,培训、认证也不要钱;你告诉我当地影响力不够或氛围不够、推广不起来,我给你搭建赛事平台,教你如何在园内、如何在当地开展比赛,还可以组织全国的嘉年华让喜欢玩的人参与进来嘛!还不要钱。帮你把所有的困难铺平,你来不来?!”

这两年疫情明显冲击了整个行业,面临重重困难的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共克时艰,曾老师依然坚持做公益推广。聊到这,她言辞恳切:“是难啊,没钱不得要关门,那一方面是我之前做生意有的原始资金积累支撑了一部分嘛,但主要还是靠团队合作伙伴们的支持。外在的力量,也一直支撑着我,让我有信心一路前行、走下去。而且现在国家的很多政策和导向跟以前也不一样了,也是越来越重视体育和国民健康了。中国手球协会的领导对手球在国内的推广普及也很关心、重视,在如何更好地‘以球健体、以球育人’上,一直给予我鼓励和指导,如支持无偿捐赠,授予佳佑“官方”合作伙伴的称号,授权我们承办由协会主办的系列公益活动等等。幼儿手球能在全国38个城市、3000多家幼儿园迅速铺开,孩子们能享受到优质的体育锻炼机会,离不开中手协的倾力支持和帮助。当下因为疫情,虽然苦了一点、难了一点,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手球能在全国的幼儿园形成一个良好生态之后,它会慢慢产生它的社会价值,也会随之而来产生更多的商业价值。做我能做的,然后静待花开就好了。

有着多年创业和经营经验的曾老师一直和团队每一位小伙伴们并肩作战,带领着大家拥有强烈的主人翁精神,佳佑的主人是每一位佳佑人。

曾老师在去年参加了冠军基金组织的运动员创新创业大赛,并荣获一等奖,因此与冠军基金结缘。赛后她还捐赠给冠军基金一套佳佑幼儿手球器材和教材,整个课程体系设计得非常用心和专业。

作为冠军基金运动员创业案例受访者,曾老师也给出了自己创业多年的一些建议:“创业失败是正常的。创业的成功率真的很低。所以除非家里能给出启动资金,否则相比于一退役就去创业,我更建议退役的运动员朋友,不妨去企业里面先学习、历练,锻炼提高自身的能力,并且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那么在经历这个阶段之后,找到自己的所爱,再坚定、持续地把它当一生的事业去发展。”

身为女性创业者,曾巧真也存在“不被看见”的女性困境。当被问到“相比男性创业,您觉得女性会面临更大的困难或挑战,还是说女性也拥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呢?”曾巧真顺口就道出了些许遗憾,“从实际现状上讲,聊话题也好,谈生意也好,男性其实是不喜欢跟女性玩的,女性想进入男性的圈子太难”,但她很快抽离了男女对立的思维圈,继续补充:“但这些都没关系呀,主动权还是在自己,决定权也还是在自己。而且,咱们能当上国家队的运动员,在某一个领域属于全国最顶尖、最优秀的了,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呢?相信自己,去选择、去尝试、去承受,就好了!Just do it!

曾老师有一个自己的网名,叫“奥梦”,虽然年轻时未能圆梦奥运、留下了半生遗憾。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如今的她,又重新拾起自己心中不灭的手球梦,从幼儿手球的体育教育与推广普及抓起,致力于助推中国手球事业的发展,让中国的孩子们赢在起跑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能见证巧真老师让“百万儿童爱上手球”的心愿,照进现实!

 


调查问卷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