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型慈善组织数字化建设研究报告》发布 大型慈善组织在4个层面展示出数字化转型态势
标签:
资讯  
《中国大型慈善组织数字化建设研究报告》发布  大型慈善组织在4个层面展示出数字化转型态势
提要
同时,报告还发现了大型慈善组织在数字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不足,需要从战略导向、资金投入、人力支持、内部治理优化和行业互联等维度予以提升。

近日,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资助、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团队完成的《中国大型慈善组织数字化建设研究报告》发布。现场同时举办了“慈善事业与数字技术”主题研讨沙龙。发布会现场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多家慈善组织的负责人对报告进行点评,同时围绕慈善领域的组织、项目、募捐活动、信息公开等数字化议题作主旨分享,从不同层面阐释了慈善事业与数字技术结合的主要思路和关键问题。整场活动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进行网络直播,观看人数突破3000。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家良主持报告发布,还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章晓懿和上海市民政局基金会管理处处长马国平致欢迎辞。 

该报告通过对我国资产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慈善组织实施大量调研,发现我国大型慈善组织在战略部署、办公自动化、协同智能化与数据资源转化四个层面展示出积极的数字化转型态势,并已对慈善事业发展形成良性影响。同时,报告还发现了大型慈善组织在数字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不足,需要从战略导向、资金投入、人力支持、内部治理优化和行业互联等维度予以提升。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章晓懿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作为慈善和科技结合领域的《中国大型慈善组织数字化建设研究报告》发布恰逢其时。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家良指出,我国慈善组织的数字化建设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需要通过学界和实务界的共同推动,来促使行业内形成数字化转型的普遍共识,协同投入到数字化建设进程中。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助理研究员张其伟负责发布报告。他介绍了报告的主要内容与核心发现。通过对我国资产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慈善组织实施的大量调研,报告发现我国大型慈善组织在战略部署、办公自动化、协同智能化与数据资源转化四个层面展示出积极的数字化转型态势,并已对慈善事业发展形成良性影响。但大型慈善组织在的数字化建设仍然存在一系列不足,突出表现在资金支出压力较大、复合知识背景专业人才缺乏、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与数字化转型不兼容、行业交流合作较为迟滞等几个方面,需要从战略导向、资金投入、人力支持、内部治理优化和行业互联等维度予以提升。

报告中提到,网络公益作为将数字化与互联网技术引入公益行业的实践,为促进公益参与、改善公益服务和提升公益传播提供了强大助力,在为慈善组织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依托数字技术的公益运作模式要求组织在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数字化建设方面的变革式发展。外部数字化建设主要涉及慈善组织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互动过程中的数字工具运用,以及数字化服务模式的创新,是慈善组织数字化建设实际能力和成效的直接体现。内部数字化则包括慈善组织在自身运营过程中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对组织的数字化建设乃至组织的使命目标的达成发挥着基础性支撑作用。”基于内外部数字化的分类,报告专门设计了一套衡量慈善组织数字化建设水平及其数字化能力的指标体系。并基于调研数据对我国大型慈善组织的数字化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

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认为,互联网已经在慈善事业中实现全过程参与,但慈善组织运用技术的目的仍应是更好地实现宗旨和使命,因此也需要充分考虑数字化建设的成本收益比。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谢琼教授认为,数字化是数字时代慈善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享受互联网带来活力的同时,需要关注和预防无处不在的潜藏风险。徐家良教授在总结发言时指出,我国慈善组织的数字化建设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提升重视程度,也需要学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参与推动,来促使慈善组织跟上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协同投入到数字化建设进程中。慈善领域的数字化如果能够早日形成规模,将对经济社会各个层面作出重要贡献,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他最后表示,现有的研究报告只是阶段性成果,未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将持续开展慈善数字化方面的深入研究,也希望继续得到与会嘉宾的大力支持。

点击https://ipd.sjtu.edu.cn/Web/Show/1692获得《中国大型慈善组织数字化建设研究报告(2022)》全文下载链接~

 


调查问卷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