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嵛山下不老松
标签:
百岁老人传奇 人物  
昆嵛山下不老松
提要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怕风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冻,他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巅,在山巅……

导语:2019年,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招募学生志愿者深入采访并撰写了100名老人的100篇传记。这些老人出生于1919年前后,平均年龄100岁,来自中国不同地域、行业和民族。他们经历了中华民族从满目疮痍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他们是祖国从苦难到辉煌的见证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亲历者。

为传承时代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善达网将从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主编的《100个百岁老人的传奇》选取10篇关于10个老人的文章,希望这些老人的经历可以给予读者力量。本文是该系列的第五篇,主人公是曾做过昆嵛山游击队的交通员,今年已104岁高龄的王淑贞老人。

昆嵛山下不老松

刘佳琳 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部 2018级

人物生平:王淑贞,女,曾用名王国兰,现年104岁。1916年生于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界石镇闫家泊子村。17岁时嫁与革命烈士刘振海,育有一子一女。1936年丈夫去世后,成为昆嵛山游击队的交通员。1939年正式入党。1947年后先后担任闫家泊子村妇救会长、青救会长。

图片5副本.png

王淑贞老人生日照  王淑贞老人提供

一、蕙兰初绽

1915年,王国兰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界石镇闫家泊子村的一户人家里。家里并不富裕。这些年来,水灾、旱灾、虫灾,天灾接踵而至,地里的收成不好,一家人吃了上顿没下顿。便是没了这些天灾,还有韩复渠、刘珍年等封建军阀盘踞胶东,为了争夺地盘混战不断。更可恨的是,军阀和官府勾结,利用流氓和特务进行反动统治,横征暴敛,百姓本就艰难的日子雪上加霜。

虽然日子苦,但王国兰的爹娘没有那些重男轻女的想法,待家里唯一的闺女那是掏了心窝子一般好。王国兰还没绑脚的时候,就随着爹娘上山挖野菜,下地干活。搁到现在,六七岁的小女娃正在爸妈怀里撒娇,但王国兰早就知道爹娘的不容易,想着法子帮爹娘干点儿活,不让爹娘劳累。

20世纪20 年代,共产党开始在昆嵛山一带活动,军阀便又加征了“讨赤”费。日子越来越难过了,王国兰的父亲不得不出门接些活计,多赚点钱来维持家里的生计。只是,在那个年代,替别人做活儿能赚多少钱全由雇主定。赚钱多的活儿早被人领走了,王国兰的爹只能多干些活,赚够一家人的吃喝。在王国兰的记忆里,家里虽然过得苦,却也很幸福。爹不忙的时候,就到河里抓鱼,带给媳妇孩子吃。娘一边埋怨父亲有这力气不如多赚些钱回来,一边把锅里的水烧开,把处理好的鱼下锅。捞出来的鱼大半是归了父亲的,娘心疼爹在外面干活,拦着孩子,把鱼往丈夫碗里夹。然后给眼巴巴盯着鱼的孩子盛上一碗汤。爹却趁着娘不注意,把鱼肉夹到孩子的碗里。讲到这里,老人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不由自主地砸吧着嘴,仿佛在回味那份美味的鱼汤。

然而,这样的幸福却在王国兰17岁那年终止了。她的父亲在出门跑活的时候发生了意外,过河的时候淹了水,不幸去世了。爹没了。娘怕吓着她,没给她看乡亲们捞出来的爹的身子。那几天,王国兰魔魔怔怔的,在山上挖野菜的时候,总觉着听见爹的声音,回过神来,才想起那个疼她的爹已经走了。

父亲生前为王国兰说了一门亲事,定的是同村的小伙儿,刘振海。刘振海是方圆几百里有名的帅小伙儿,勤快,能干活,逢年过节的也常给大家唱歌助兴。提起他,乡里的人都要夸上几句。父亲去世后,刘振海常来王国兰家里帮忙,时不时的带些饼子给她。王国兰在山上干活的时候,刘振海也去跟她一起干。刘振海跟她承诺,以后会带她过上好日子。一段时间下来,王国兰也被这个诚挚的小伙子打动了。爹虽然去了,却给她留了一个照顾她的人。

18岁那年,在舅舅和母亲的操持下,王国兰出嫁了。她来到了一个新的家庭,开始了新的生活。她的命运也从这一刻开始发生了改变,一扇崭新的大门正在向她打开。

二、云破月来

1931年,抗日战争爆发。东北的沦陷为全国人民敲响了警钟。而在威海,这个从19世纪就饱受日本侵害的小城里,对抗日本的斗争更是从未停止过。这一年12月25日,文登的几名学子自发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文登的第一个小组。1933年3月,中共莱阳县委书记张静源根据中共山东临时省委指示,在牟平县刘伶庄建立中共胶东特委,领导莱阳、文登、荣成等县党组织。特委机关在牟平、莱阳、烟台等地活动。从此胶东地区有了党的统一领导机构。与牟平县同在昆嵛山下的界石镇,也成了中国共产党抗击日本侵略势力的重要基地。

对于共产党,王国兰也有些了解。前两年她随爹进过城,那时就有人在街上贴标语,写着什么“打倒国民党”“打倒贪官污吏”“废除苛捐杂税”“共产党万岁”。王国兰不识字,这些话是她听别人念的。念这些话的人还啧啧感叹:“这些学生啊,就不该让他们去念书。都念了些什么东西!城里被他们搞得是越来越乱了!”爹跟她说,让她别理这些字,也别理这些人。“我们自己的日子都过不好,这些事儿我们别去沾惹。”王国兰点头应了,但她模模糊糊觉得,这些事和自己不是全无关系。她听爹说,每年要给官府交二十多种税。爹每每提起这些,都咬牙切齿。“哪有这么收税的,这不是吸咱们的血吗?”这么看来,这些人干的也不是坏事儿。王国兰在心里默默想着。

嫁进刘振海家之后,王国兰不止一次觉得自己嫁对人了。虽然吃的也没多好,但公公婆婆都是宽厚的人,不说把她当亲闺女一般疼,也从没刁难过她。她和丈夫两个人的日子过得是甜甜蜜蜜的。老人说起这些的时候,虽然口齿不太清楚,可那双泛着水光的眼睛却把一切都写得明明白白。“那时候他还常陪我回娘家呢。我妈自己在家,孤孤单单的,我也不放心。我不说。他倒能看出来我心里藏着事儿,都是他带我回去的。那时候没有牲口骑,也没有车坐。每次到娘家,俺俩都手牵手走着去。”老人讲到这里,轻轻眨了几下眼,嘴角微微翘起,仿佛回到了那段幸福的时光。

刘振海家里是为共产党做事的。在她还没嫁给刘振海的时候,她就知道他们家里的情况。那时候,她也不清楚共产党究竟是干什么的,也没多想。嫁给刘振海之后,丈夫跟她解释了共产党的使命:打倒日本鬼子和官僚、资本家,让百姓当家作主。“现在的官府早就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了,那些军队只顾着自己搜刮油水,欺负我们老百姓,还勾结日本鬼子。只有打倒他们,我们老百姓才有出路,日子才能有盼头。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我们虽然穷,但也不是随便他们欺负的!”

丈夫慷慨激昂的声音一直回响在王国兰的脑海里。她决定支持丈夫的工作,她相信丈夫说的,这就是他们好日子的开头,他们夫妻俩都要为了这未来的好日子拼一把。丈夫经常出门,干的都是体力活,必须得吃饱饭,可家里就这么点儿粮。为了不让丈夫饿肚子,她总会把地瓜、饼子塞在丈夫的布包里,自己在家里偷偷吃糠和荞麦。糠和荞麦都是糙粮,也不像地瓜饼子那样有甜味。丈夫在外面为了他们全家人的好日子拼命,她也不能给丈夫拖了后腿。虽然她能做的不多,但是只要能尽量给丈夫支持,王国兰就觉得心里甜丝丝的。

当时,刘明达家是党的地下联络点,昆嵛山红军游击队的领导人经常在他家开会。刘明达的主要任务是负责里外传递信息。王国兰跟婆婆承担了给到联络点开会、办事的同志做饭、送饭的任务。为不出意外,他们想了个法子。每次送饭,她们都假装到菜园里摘菜或到草铺子里拿草,顺便将饭送进洞。如果发现敌情,两人也用同样的方法及时报信。这样的活说起来容易,实际上干起来却得打起一百个精神。伪军加大了对村子的监察力度,王国兰时不时就能听到村子里的枪声,吓得她胆战心惊。虽然她有时也害怕敌人找上门来,但是她坚定地相信,只有坚持把这条路走下去,才能看到有好日子的那天。

在这样苦中带甜的日子里,王国兰给刘振海生了一个闺女。刘振海开心得不得了,从前每天从外头回来,他都累得摊在炕上。但是现在一看见孩子,就喜滋滋地抢过来抱。王国兰不想他累着,却拗不过他,看着丈夫脸上的笑,她的心里都是甜的。丈夫出去干的都是枪口上的事儿,一个不小心就会没命,有时刘振海回来的时候身上难免带了几道伤。她给丈夫清理伤口的时候,他咬着牙,不肯叫疼。但王国兰从没忽略丈夫脸上豆大的汗珠。看着丈夫身上的伤,她心里揪得厉害,恨不得能替丈夫挨上那一刀。丈夫看见她皱着眉头,却反过来安慰她。“别看我挨了这一刀,那些狗崽子可吃了我好个枪子呢!嘿嘿,有他们遭罪的。”王国兰被他的话逗笑了。刘振海说,跟敌人斗争就是要豁出命去。只有他拼了命,才能早点给她和家里的孩子一个好日子。“到时候你们娘俩就等着享福吧!” 

三、桃园望断

昆嵛山原本是敌人力量的薄弱地带,然而随着共产党的发展,敌人对共产党的围剿越来越严密,昆嵛山的革命形势越来越严峻了。1935年,胶东特委决定发动农民武装暴动,时间定在农历十一月一日,后称“一一四暴动”。由于对敌人力量和革命形势的误判,暴动失败了。革命形势愈发艰难,胶东大地一片白色恐怖。暴动的残余力量转战昆嵛山,成立了昆嵛山红军游击队,继续打击敌人的势力。

王国兰从丈夫口中听说了他们起义失败的事。从那天起,丈夫早出晚归,白天几乎见不到他的人影。伪军好几次来家里搜查,把家里翻得乱七八糟,走的时候还常常把家里的粮食带走。王国兰早顾不得粮食了,一心盼着丈夫能平安。王国兰的公公刘明达被日伪军怀疑与昆嵛山红军有联系,便将他抓到界石“联庄会”,给他坐了“老虎凳”。但刘明达什么也没说,敌人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给放了。

形式越来越严峻。这时候,王国兰发现自己怀孕了,在刘振海和公公的劝说下,王国兰带着孩子回到娘家。刘振海让她安心在娘家带孩子,等形势好了再接她回来。王国兰也知道,自己如果待在家里,反而会耽误刘振海的行动。便回娘家和母亲生活。哪曾想,这一走,就再没能见到丈夫。

丈夫一直没有消息传来,王国兰心焦不已。她只能安慰自己,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娘也跟她说,让她放宽心,养好肚子里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她只能在心里祈祷丈夫能够平安归来。

然而,天不遂人愿。那天王淑珍从山上干活回来,刚进门就觉得家里不对劲。进了屋里,听到母亲的啜泣声,她心里咯噔一下。她刚想问母亲到底发生了什么,就看到一个男人在炕上坐着。她认得这个男人,他是丈夫的战友,有时丈夫还带他到家里吃饭。他跟丈夫一样都是铁血汉子。平时再重的伤也没让这个青年掉一滴眼泪,但此时的他却满脸泪痕。看见王国兰,他忍不住哭出声来:“嫂子,哥没了……”虽然有所预料,但真真切切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她还是不愿相信。那天刘振海送她回来,她担心丈夫的安危,再三叮嘱他要注意安全,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临走前刘振海还说:“放心吧,我才舍不得我这条命哩!形势好了我就来见你跟闺女,还有你肚子里这个大胖小子!”她脸蛋有些发红,嗔怪道:“你怎么知道这是个小子,说不准就是闺女呢。”丈夫也不跟她争辩,嘿嘿一笑:“我就是知道。走咯!”丈夫那神采飞扬的面孔还在眼前,她怎么能相信丈夫就这么没了呢?

看着近乎昏厥的王国兰,屋里的两个人赶忙过来安慰她。她也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不能就这么垮了。丈夫没了,她肩上还有两个孩子。她得把孩子养好,公公婆婆也需要她来赡养。这份责任心让王国兰坚强起来。她让娘帮她照看孩子,她跟着丈夫的战友回家。那个青年说,刘振海是为了他们游击队的胜利而牺牲的。“前些天晚上,海哥带着我们去打汪德全那个狗腿子,把他干掉了。哥就想着再去杀一个地头蛇,给老百姓除害。结果他们早就有防备,还没摸到他们的据点,我们就中了埋伏。哥那时候就受伤了。但是他也没跟我们说,还掩护我们突围。结果我们出来了,海哥却没能出来……”青年说到这里,又哽咽了,“第二天我们找到他的时候,他肠子都露出来了……眼看是活不成了……哥说,让我们把他送回家,别带着他拖累队伍。大娘照顾着海哥,可海哥还是没能挺过来。”王国兰听着青年的讲述,早已泣不成声。她知道丈夫向来是好样的,她该为丈夫感到骄傲。

回到家里,婆婆让她看丈夫最后一眼。看见丈夫的那一刻,前所未有的愤怒充满了她的胸腔。丈夫的脖子是被针线缝起来的!一直在旁边的青年开口了:“嫂子,我没想瞒你,就是怕你受不住。那……那帮汉奸!他们不是人!他们找到哥家里,看见哥死了也不放过,把他的头割了,拿到汪疃集上挂着。大娘拼了命才把哥的头抢回来……”面对这样的羞辱,王国兰没有哭,也没有昏厥。她知道哭没有用,眼泪浇不灭她心里复仇的火焰。她恨上了那群狗汉奸,她发誓,一定要为丈夫报仇,把丈夫没走完的路走下去。

四、芳菲相续

丈夫去了没几个月,王国兰和刘振海的儿子降生了。听着儿子响亮的哭声,王国兰的心里重新燃起了希望。家里只剩下孤儿寡母,反动势力就对刘家放松了警惕。但是他们没想到,王国兰这个小脚女人接过了丈夫手里的火炬,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着。

在公公的介绍下,王国兰成了党的一名联络员,主要任务是为游击队传递消息。当时,村子东北方向大约三里的山上有座庙,那里就是信息交换的“秘密基地”。王国兰要做的,就是庙里放下已写好的“信息纸”,或取走石块下已放好的“信息纸”。

现在的昆嵛山游击队已经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反动势力防老百姓像防贼一样,在村里遇到老百姓都要“按例”搜查。怕被敌人发现身上的信件,王国兰想了个法子,把写有情报的纸张放在发髻里,然后插在头上。有些情报很紧急,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一定要及时送到。若是常往庙里跑,敌人一定会起疑心。为了不遭敌人的怀疑,白天,王国兰装作提篮挖菜,趁着没人偷偷跑到庙里;晚上就假装上庙祈福烧香。靠着这些法子,王国兰顺利避开了敌人的搜查,成功把情报送到,一次也没被敌人发现。

王国兰投身革命事业,最忧心的就是照顾不到孩子。丈夫去的时候,大女儿才刚三岁,儿子更是刚生下来就没了爹。孩子正是需要爹娘照顾的时候,她却随时都得准备着去送信。那天刚出门,她就听见屋里传来孩子的哭声。若是回去照顾孩子,又耽误送信的时间,可能会误了大事。幸好隔壁家的嫂子碰巧在门口,她便央求嫂子帮她照看孩子。嫂子痛快地答应了。送完信回来,她拿了两个地瓜饼子准备送给嫂子,感谢她的帮助。嫂子却不愿收了:“妹子,你们家的情况我也多少知道一点。你也不容易,咱们乡里乡亲的就别客气这些了。你再用着我帮忙的时候就尽管说,嫂子能帮的一定帮!”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革命事业正是最艰难的时候,这份恩情一直被王国兰记到现在。老人与我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握住了我的手,感叹着:“孩子,你看,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啊。”那时,老人笑着,脸上满是欣慰和满足。

1939年10月11日,王国兰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党内的一份子,并改名王淑贞。当年的入党申请书到现在还保留在王淑贞的家里,可见这位老人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支持和热爱。

五、风雨渐尽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在文登县天福山成功举行抗日武装起义。以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基础,组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壮大了中共胶东特委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成为胶东地区对抗日本侵略者的重要力量。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带领人民群众参与革命,在胶东特委的指示下,胶东各地纷纷成立青救会,把革命的种子撒播到更多青年人心中,将革命火炬的传递到青年人手里。

王淑贞也是青救会的重要成员。在党内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推动宣传下,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革命,也逐渐参与到革命中来。王淑贞的切身感受说服了很多乡亲们:“我们都被鬼子跟老官府害过呀,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但是那时候,谁敢站出来?当了这个出头鸟,就成了官府的眼中钉。现在不一样咯,有共产党带着我们,大家都是一条心的,劲儿用在一起,就肯定能成大事!” 

她在村子里给大家讲革命,讲起共产党的信念,整个人都是发着光的。她说,跟着党走,就是为了自己的好日子拼命,拼下来的都是老百姓自己的。她自己不识字,却鼓励村里的孩子和青年人读书学习。她跟村里的孩子们说,读书了,有本事了,这是自己的东西,谁也拿不走。有了本事,就能让自己和一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令她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的孩子们。孩子小的时候,她没能亲自照看孩子,这让她一直很愧疚。孩子慢慢懂事了,她就跟孩子讲他们父亲的故事,讲他宁死也不做敌人俘虏的精神。她曾跟孩子感叹自己没能给他们一个好日子,孩子们却不依了:“娘,我们的日子过得很好。爹是英雄,为了我们家,为了乡亲们提前走了。等我们长大了,我们就让娘过上更好的日子!”她看着孩子们稚嫩的小脸蛋,喜极而泣。她是上辈子攒了多少福气,才能有这么懂事的两个孩子。生活依然清苦,但王淑贞的心里充满了希望。常有军队打胜仗的消息从外面传来,她相信,离过上好日子的那天不远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向盟军递交投降书。然而,蒋介石发动内战使得中华大地再次陷入了战火。为了支持解放战争,从1947年起,王淑贞先后担任阎家泊子村青救会长、妇救会长,组织老百姓支持解放战争。王淑贞带领村里的女人们为军队准备军鞋、军粮等军需物资,照顾伤病员。她常常和别人说,虽然女人不能上战场打敌人,但是谁也不能小瞧了她们做的贡献。

1949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星红旗如一轮红日,在这个小山村升起。那天,王淑贞与所有为革命事业奋斗过的人一起,为自己的解放,为自己能当家作主而欢呼。她一直期待并为之奋斗的好日子终于来了。

六、松柏长青

新中国成立后,王淑贞没有去别的地方,一直在这个生她养她的小村子里,担任村里的妇女主任,一直干到1983年。两个孩子上了学,也特别有出息,一个当上了老师,一个成为一名机关干部,也都纷纷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王淑贞最喜欢的,就是让孩子们到家里来。孩子有时带了东西回来给老人,倒要听老人的念叨:“别带这些东西回来。家里有地,有菜,还有鸡蛋吃。缺了东西我去镇上集市买,逛逛街也乐呵,你们过好你们的日子,不用老是为我操心。”她也不愿去儿孙的家里住,“孩子长大了,就应该出去过他们自己的日子。我的日子过得挺好的,孩子们有孩子们的日子,他们都大了,怎么过日子的我也不去管。人啊,各有各的福气。”

5.1副本.png

王淑贞老人早年全家福  王淑贞老人提供

王淑贞年岁也大了,孩子们都知道她年轻时吃过的苦,想让她好好休息,等着孩子们孝顺就行了。可她却没觉得自己老:“我还能下地干活,能做饭。别看你们年轻,干起活来谁干得好也说不定呢!”作为一名老党员,她一直以身作则。只要有村里召集党员开会,老人从来没有迟到。“人啊,就得多动弹。我每天干活晒太阳,自然就没病没灾。”王淑贞笑呵呵地说。

       现在,老人104岁高龄,儿女已经去世了,她和儿媳住在一起,由孙子们轮流照顾。对现在的生活,老人特别满足。吃得饱,穿得暖,日子过得也顺心。若不是去年过年的时候摔了一跤,老人现在还能干活。用老人自己的话说:甭管多少岁,我也不觉得我老!

老人104岁生日那天,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的女讲解员们带着生日蛋糕和鲜花,来为老人祝寿,听老人讲革命故事和战斗经历。当讲解员们满含深情地齐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首歌时,王淑贞老人的眼里闪动着泪花。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

他不怕风吹雨打

他不怕天寒地冻

他不摇也不动

永远挺立在山巅

在山巅……

调查问卷 置顶